一、前言 检测牛奶成分有助于对泌乳牛的健康和营养状况作出评估。某群牛的乳脂率测定结果如果比该品种平均值低0.3%就表明有问题。短期内产奶量可能正常,但奶牛可能正遭受亚临床的酸中毒;长期影响是产奶量下降,同时伴随着蹄叶炎和其他健康问题(如厌食、消化紊乱和皱胃异位等)的发生。 乳脂率应每月测定4次,检测结果如果连续2-3次都低则表明确实是一个问题。同时,可以分组检查不同组别牛的乳脂率情况,不论分组是按泌乳天数、产奶量状况还是按其他参数进行。经常可以看到某一组别牛受影响而其他组牛不受影响的情况。 必须将产奶量转换成标准乳产量来计算奶中的能量产出。4%乳脂校正奶(FCM)的计算公式为:(0.4+15x实际乳脂率)x实际产奶量。例如,平均产奶33.6千克,乳脂率为3.2%与平均产奶30千克,乳脂率3.9%,两者标准乳产量一样。由于产奶量与乳脂率负相关,有时低乳脂率牛奶生产者的收益可能更高,但长期而言,低乳脂率牛群随之发生健康问题和产奶量下降问题。 营养在影响牛奶成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与之有关。这些因素包括挤奶设备有问题,牛奶处理或牛奶取样不合理、不同的泌乳阶段、季节、遗传和乳房炎。 二、影响乳脂率的营养和管理因素 1、纤维摄入量低 检查日粮中粗饲料NDF和总NDF的摄入量。奶牛消耗的是绝对量而非百分比值。适于干物质采食量为22千克奶牛的NDF水平可能不适于干物质采食量为19千克的奶牛(参见下面的例子)。最低的粗饲料NDF和总NDF进食水平分别为体重的0.85%和1.1-1.2%。 例:某奶牛群平均体重600千克,日粮干物质基础总NDF含量为32%,采食22千克干物质的奶牛可以得到7千克的总NDF(22x0.32)或总NDF占体重的1.17%,采食量为19千克时,得到6.1千克的总NDF(19x0.32)或总NDF占体重1.02%。 2、粗饲料摄入量低 泌乳牛日粮需要的粗饲料量有一个最低限度。日粮中粗饲料的水平不能低于体重的1.4%。在大部分情况下,粗饲料占总日粮干物质的量不能低于40-45%。 3、日粮粒度太细 粗饲料或全混合日粮颗粒太细,伴随粗饲料或纤维水平不足会加重乳脂率下降问题。奶牛日粮中需要有足够的有效纤维以维持正常的瘤胃发酵。 4、日粮粒度太粗 粗饲料或全混合日粮粒度太粗使奶牛发生挑食。表面上看起来日粮似乎显得很细,但实际上奶牛并未按日粮设计人员的设计去采食。粗切短的玉米青贮和有相当多干草的全混合日粮可能发生此类问题。 5、非纤维碳水化合物(NFC)摄入量过高 与NDF相比,NFC非常易于消化且消化迅速。过多的NFC有可能抑制纤维的消化,减少乙酸的生成从而降低乳脂率。除日粮中的NFC水平外,还要考虑精饲料的颗粒大小、水分和加工方法。随NDF的消化率不同,总日粮干物质NFC的推荐量通常为30-40%,一般情况下,32-38%的NFC为理想水平。日粮中的NFC浓度计算公式为:NFC=100-[(NDF-NDFCP)+CP+粗脂肪+粗灰分]。使用无粗蛋白NDF对热损坏粗饲料和热处理副产品尤其重要,因为NDF中可能包含有大量的粗蛋白。如果不使用无粗蛋白NDF,则NDF中的粗蛋白被减两次(一次作为粗蛋白,一次作为DF结合粗蛋白)这样,NFC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低估(参见以下例子),被低估的NFC值约占总日粮干物质2-4%。 例,玉米青贮干物质基础CP:19.6%,NDF:48.8%,NDFCP:4.1%,粗脂肪:2.9%,粗灰分:9.3%。则: 100-[(NDF-NDFCP)+CP+粗脂肪+粗灰分=100-[(48.4-4.1)+19.6+2.9+9.3]=23.5%NFC 而:100-[NDF+CP+粗脂肪+粗灰分=100-[48.4+19.6+2.9+9.3]=19.4%NFC 6、油脂采食量过度 高脂肪原料来源、加工方法和日粮中的脂肪量影响乳脂率。饲喂相当数量的膨化、挤压或制粒的大豆可能降低乳脂率。有文献报道,奶牛饲喂高不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导致乳脂率降低,从原料中采食高量的植物油可以导致这一结果。高精料或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NFC)日粮可以增加反式脂肪酸的积累。有些鱼粉含油量较高,也可能降低乳脂率。 7、蛋白质缺乏 粗蛋白和可降解蛋白不足会降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及其消化纤维的能力。这类问题最可能发生于含有大量玉米青贮或低质禾本科青草青贮日粮。 8、硫缺乏 硫对瘤胃微生物的必需氨基酸合成十分必要。由于瘤胃微生物必须合成含硫氨基酸,当日粮中非蛋白氮(如尿素)含量高时,补充硫很重要。硫摄入低,结果导致蛋白质合成不足。 9、能量缺乏 这一问题尤其容易发生在泌乳初期,此时无法满足奶牛大量产奶的能量需要,瘦牛(体况评分低于2.75-3分)占30%的牛群可能是刚产牛饲喂不足、日粮不平衡或蹄肢问题的结果。胖牛和瘦牛一过泌乳初期都有乳脂率下降的倾向。 10、饲喂次数少 这对常规方式饲喂的牛群有影响,增加饲喂粗饲料和精料的日饲喂次数有助于提高乳脂率,应避免一次性饲喂大量精料。对产奶量高的奶牛(大于35千克),精料的饲喂次数最少应达到4次。这有利于通过避免瘤胃pH值的降低和减少瘤胃低pH值的时间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乳脂率的降低以及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 11、饲喂管理差 不论采取哪种饲喂系统,奶牛每天面前有饲料的时间至少应达20个小时。吃剩的饲料应每天清出。奶牛应采食新鲜的饲料而非发霉或变质的饲料。在常规饲喂系统中,干草或其他粗饲料应在精料前饲喂。进行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时要保证饲喂真正的TMR。任何在TMR日粮之外提供精料或粗料都将使牛挑食其喜吃的饲料。当日粮的主要成分或原料有所改变时,奶牛应该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奶牛应自由饮水,饮用水的质和量两者均很重要。 三、影响乳脂率的其他因素 1、季节 春季和夏季更易观察到低的乳脂率。由舍饲到放牧会降低乳脂率,因为纤维进食量降低而糖份进食量升高。炎热天气和高湿度可以降低干物质采食量并导致粗饲料和纤维进食量偏低,同时,奶牛倾向于一次性采食更多的饲料量而非采食次数多而每次吃得少。 2、泌乳阶段 奶牛乳脂率一般产奶高峰期最低而泌乳结束期最高。如果牛群中大多数牛泌乳天数低于120天,那么3.3-3.5%的低乳脂率可能不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大问题。如果牛群在泌乳后期的乳脂率还较低(如3.5%),那么就要检查营养和管理状况。 3、遗传 在很多地方,牛奶生产者的报酬是依据奶中非脂固形物或乳蛋白含量确定的。如果育种程序中乳脂率指标被忽略,那么这一牛群有低乳脂率的遗传倾向。 4、高体细胞记数--乳房炎 乳房炎--不论是临床还是亚临床都将降低乳脂率,乳房炎是低乳脂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5、挤奶设备问题 在奶罐车中冷却或搅动牛奶可能使罐车中的牛奶乳脂率降低。有时,在倒空奶罐后可以发现大量的乳脂就说明料这一问题确实存在。当控制器出现故障或牛奶过度搅拌时,冷却也会导致乳脂率下降。温度太高有时也出现问题。 6、牛奶处理不当 取样方法必须合适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奶样应保存在4℃以下。如果奶样不是保存在4℃以下,则应将样品袋或样品瓶完全装满。奶样不能结冰。取样前奶罐车必须搅动,罐越大,搅动需要的时间越长。 7、各种其他原因 奶牛个体甚或群体不同天之间的乳脂率测定结果有相当大的差异。就大群体而言,个体差异常常会在奶罐车中得到抵消。两次挤奶之间的间隔时间延长常常会降低乳脂率。在牛奶处理车间测定乳脂率时,取样程序可导致更大的差异,尤其是送交的牛奶不足一天的挤奶量时,因不同挤奶批次之间的差异而变化更大。 四、如何控制乳脂率下降 1. 评估日粮各种营养素的含量,检查营养素浓度相对目前的生产水平是否合适(见表1)。 2. 按产奶25千克以下、26-35千克和36千克以上三个档次,评估粗饲料NDF、总NDF和粗饲料干物质采食量情况,表2为建议的水平。 3. 评估日粮精料部分的物理形状: 谷物 为提高谷物和整个日粮的消化率,谷物需要进行适当的调制与破碎。通常调制需要与通过1/2-5/8英寸筛粉碎相当。破碎的家禽用玉米粒度对有些粗饲料日粮而言不够细。细粉碎谷物的淀粉瘤胃中的降解速度比粗粉碎的要更快。细粉碎谷物的消化率高,因为细粉碎玉米有更大的表面积供瘤胃微生物附着。谷物的适宜颗粒大小取决于粗饲料和日粮中的总NFC水平。 热加工原料 就瘤胃淀粉消化而言,蒸汽压片谷物(薄片)与细粉碎干燥谷物相似。蒸汽压扁谷物常常与中等或粗粉碎谷物相当。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颗粒大小和热加工之间的消化速度和消化程度的差别。热处理谷物的量应限制在占精料混合物的35-40%以避免乳脂率下降。在某种意义上,热处理通过使淀粉凝胶化(糊化)提高了其瘤胃发酵率,从而使谷物的淀粉消化率得到提高。除了谷类作物,其他热处理淀粉原料还有面包店产品、玉米麸和巧克力产品。 脂肪来源 评估植物源、动物源和过瘤胃脂肪的量。有些副产品饲料如酒精糟、可以提供日粮大量的脂肪。一定程度上,大多数脂肪都对瘤胃微生物有毒害作用,当自然来源的总脂肪占总日粮干物质的比例超过5-5.5%时将降低纤维的消化率。使用过瘤胃脂肪允许的总脂肪含量为6-7%。油比硬脂如牛脂毒性更大。动植物混合油对乳脂率的影响可能介乎其间。高温处理的脂肪、油或高油脂原料对瘤胃微生物的毒性可能比通常温度处理的更大。 4. 评估饲喂管理。这应该包括饲喂次数和顺序,奶牛可以接触到饲料的时间,剩料量和剩料的组成(检查有无饲料分级现象)。 5. 对奶牛进行体况评分。按生产情况和泌乳天数评估体况是否正常。避免过瘦和过肥牛的出现。 6. 检查日粮中缓冲剂如小苏打的用量。对有问题的牛群,日粮中缓冲剂的量应达到日粮总干物质的0.8%。可以通过添加占日粮总干物质0.25%的氧化镁来将镁占日粮总干物质的量提高到0.36-0.40%。这有助于调节瘤胃pH值。 7. 保证牛奶取样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