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东北黑、吉、辽以及内蒙古东部的通辽、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地区,广大奶养殖户、奶站、收奶企业普遍反映,每年到了春季的时候,是奶牛所产鲜奶干物质含量最低的季节。一般标准牛奶的干物质含量在11.80—12.50%之间,进入春季有的牛奶干物质已经下降到11.50%。牛奶干物质含量过低,不仅影响乳制品质量,同时对奶牛自身的健康非常不利,因为每一张“牛奶检测报告单”就等于是一张“晴雨表”和“诊断书”,从某一项明显不合格指标中,可以反映出奶牛自身以及饲养环境上的缺欠。如果我们在牛奶干物质含量低的季节里,不能及时的采取科学手段,在奶牛养殖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调理,必将会给乳品企业、奶牛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牛奶干物质含量低的“症状”,如何“把好脉”、找准病因、科学开出方子,对症下药,这是我们实施优质奶源基地建设过程中,应该引起大家重视的课题。 一、生理因素。个体奶牛在发情期、末乳期,由于生理上的因素将导致奶牛所产鲜奶干物质含量低,但是如果出现季节性、群体性的鲜奶干物质含量低的现象,我们应该着手从宏观因素上分析。奶牛到春季的时候,按自身的生理规律需要退毛,在“换装”的过程中要消耗掉奶牛自身大量营养。在这个季节里大多数牧民对奶牛的饲养,仍然按以往传统“奶料比”的习惯喂料,由于奶牛“换装”营养补给不足,必将导致出现三种不良后果:一是牛奶中缺少营养、干物质含量低、质量不合格;二是奶牛退毛缓慢、不完全退毛、毛色不光亮;三是由于奶牛缺少营养处于“透支”状态,身体消瘦,死亡率高。因此,建议广大牧民在春季饲养奶牛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对奶牛的营养补充,在给足粗饲草的前提下,视体质状况每头奶牛每天增补2—3公斤精饲料,以补充奶牛退毛季节生理变化的营养需求,保证奶牛正常生产发育。 二、气候因素。我国东北地区春季的气候特点是冷热温差大、雨雪交加、春风大,同时大多数牧民采取粗放型奶牛养殖,一般都没有暖舍,使奶牛处在无保护的环境中。东北地区春季降雪粘度大,粘在牛身上不易下来,使牛体寒冷严重消耗体能,导致所产牛奶干物质含量低,同时奶牛体况下降。俗话说:“春风刺骨”,东北地区的春风较大,遇到风雪天气奶牛有应激反应,一般奶牛的环境适宜风力应不超过5级,当风力大于5级时产奶量明显下降。风雪天气一方面消耗奶牛自身体能,同时风雪气候造成奶牛应激反应不完全放乳,减少产奶量。牛奶在乳房里的组成结构有区别,一般干物质大都在后面,如果奶牛出现不完全放入现象,所产出的牛奶干物质肯定要低。因此,建议广大奶牛养殖户,要给奶牛创造一个挡风、避雨、适温的良好环境,提高抵御恶劣天气的防护能力,减少奶牛养殖中的不必要经济损失。 三、饲料因素。在东北地区春季里,大部分养殖户饲草、饲料处在“青黄不接”之际,奶牛处在吃不饱状态。从“牛奶检测报告单”某一项明显不合格指标中,可以分析判断出奶牛自身以及饲养环境上的缺欠。其中牛奶中脂肪含量低于3.20%以下(标准牛奶脂肪含量在3.50—4.00%),可以判断为奶牛采食粗饲料不足,或者粗饲料质量差;牛奶中蛋白质含量低于2.70%以下(标准牛奶蛋白质含量在2.90—3.20%),可以判断为奶牛采食蛋白饲料(豆饼)不足,或者精饲料质量差;牛奶中乳糖含量低于4.30%以下(标准牛奶乳糖含量在4.50—5.50%),可以判断为奶牛采食能量饲料(玉米面等)不足,或者能量饲料质量差;每百克牛奶中钙含量低于100毫克(标准牛奶每百克钙含量在120—140毫克),可以判断为奶牛体内缺钙。奶牛缺钙身体不舒服,影响泌乳质量,严重的将出现挤奶时站立不稳、瘸腿、趴圈。因此,建议广大牧民一定要贮备充足的饲草、饲料,保证奶牛填饱肚子。目前在正规的工业产品奶牛饲料中,都按比例添加了钙质,但是建议广大奶牛养殖户,对特殊群体即日产奶量25公斤以上、年龄在8岁以上的大龄奶牛,要坚持长期的补充该物质,切实保障奶牛正常生产发育,为养殖业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回报。
作者简介: 上官辉:特尼河牧场牧奶业协会、顾问 朱泽义:特尼河牧场牧业生产部、部长 张玉春:呼伦贝尔亚华乳业奶源部、部长 李和平:特尼河牧场牧业副场长 唐大为:特尼河牧场牧业生产部技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