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白质需要量 (1)成母牛维持需要量(根据母牛的体重计算) 粗蛋白维持需要量(克)=4.6×W0.75 可消化粗蛋白维持需要量(克)=3×W0.75 小肠可消化粗蛋白维持需要量(克)=2.5×W0.75 W-体重(kg) 例如:600kg体重维持需要粗蛋白558克、可消化粗蛋白364克、小肠可消化粗蛋白303克。 (2)产奶需要量(根据乳蛋白产量计算) 产奶的蛋白质需要量取决于产奶量和牛奶的乳蛋白含量即乳蛋白产量。牛奶的乳蛋白含量与乳脂含量存在线性相关:乳蛋白率(%)=2.36+0.24×乳脂率(%)。 产奶粗蛋白需要量(克)=乳蛋白产量÷0.39 产奶可消化粗蛋白需要量(克)=乳蛋白产量÷0.6 产奶小肠可消化粗蛋白需要量(克)=乳蛋白产量÷0.7 例如:产1公斤标准乳需要粗蛋白85克、可消化粗蛋白55克、小肠消化粗蛋白47.5克。产1公斤含脂3.5%的奶需要粗蛋白82克、可消化粗蛋白53克、小肠可消化粗蛋白46克。 (3)妊娠需要量(妊娠5个月以上的需要量) 在维持需要量的基础上,妊娠6、7、8、9个月时,粗蛋白分别增加77克、129克、203克、298克,可消化粗蛋白分别增加50克、84克、132克、194克,小肠可消化粗蛋白分别增加43克、73克、115克、169克。 (4)后备母牛维持需要量(根据体重计算) 体重200公斤以上后备母牛的维持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同成年母牛。体重200公斤以下后备母牛的维持需要量为: 粗蛋白维持需要量(克)=4×W0.75 可消化粗蛋白维持需要量(克)=2.6×W0.75 小肠可消化粗蛋白维持需要量(克)=2.2×W0.75 (5)后备母牛增重需要量(根据体重和日增重计算) 增重的蛋白质沉积(克/日)=△W(170.22—0.1731×W+0.000178×W2)×(1.12—0.1258×△W) △W———日增重(kg) W———体重(kg) 增重的粗蛋白需要量(克)=增重的蛋白质沉积÷0.36 增重的可消化粗蛋白需要量(克)=增重的蛋白质沉积÷0.55 增重的小肠可消化粗蛋白需要量(克)=增重的蛋白质沉积÷0.6 2.能量需要量 能量体系:1个奶牛能量单位(NND)=3138千焦(750千卡)产奶净能;1千焦=0.239千卡;1千卡=4.184千焦 (1)成年母牛维持需要量(根据体重计算) 18℃舍饲条件(逍遥运动)下的能量维持需要量为:365×体重0.75(千焦) 例如:600kg体重的能量维持需要量为43.1兆焦或10.3兆卡产奶净能或13.73NND。 需要注意的是:在维持需要的基础上,第一胎应增加20%;第二胎应增加10%;气温比18℃每降1℃增加2.5千焦或0.6千卡产奶净能。 (2)产奶需要量(根据产奶量及乳脂率计算) 1kg牛奶的能量(千焦)=1433.65+415.3×乳脂率。 产1kg含脂4%的标准乳需能量1NND或3.14兆焦或0.75兆卡产奶净能,产1kg 含脂3.5%的奶需能量0.93NND或2.93兆焦或0.7兆卡产奶净能。泌乳期间每减少体重1kg能增加6.56kg标准乳,每增加体重1kg会减少8kg标准乳。 (3)妊娠需要量(妊娠5个月以上的需要量) 妊娠6、7、8、9月时,能量维持需要分别增加1兆卡、1.7兆卡、3兆卡、5兆卡或4.18兆焦、7.11兆焦、12.55兆焦、20.92兆焦产奶净能或1.3NND、2.3NND、4.0NND、6.7NND。 (4)后备母牛维持需要量(根据体重计算) 绝食代谢产热=0.531×体重0.67(兆焦)=0.127×体重0.67(兆卡)=0.169×体重0.67(NND)。在此基础上增加10%(自由活动能量消耗)即为能量维持需要量。 (5)后备母牛增重需要量(根据体重和日增重计算) 增重能量沉积(兆卡)=日增重(kg) ×(1.5+0.0045×体重kg)÷(1-0.3×日增重kg)。兆卡数乘4.184为兆焦数,除以0.75为NND数。 3.干物质和粗纤维需要量 (1)泌乳牛的干物质需要量(根据体重和产奶量计算) ①精粗干物质比60:40(偏精料型)的干物质进食量(kg)=0.062W 0.75+0.4Y ②精粗干物质比45:55(偏粗料型)的干物质进食量(kg)=0.062W 0.75+0.45Y W—体重 Y—标准乳量(kg) ③4%标准乳的换算公式:FCM=M(0.4+15F) FCM—乳脂率4%的奶量 M—乳脂率为F的奶量 ④影响干物质进食量的因素 影响干物质进食量的因素主要有:奶牛的体重、体况、产奶水平、泌乳阶段、环境条件、饲养管理水平、饲料类型和品质,尤其是粗饲料的类型和品质及饲料的水分含量、干物质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泌乳牛的干物质进食量在产后4—8周最低,产后10—14周最高。日粮干物质进食量应不低于体重的2.5%。干物质进食量占体重的百分率取决于日粮干物质的消化率(在牛能吃饱的情况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干物质进食量占体重的百分率=5.4÷500F,F为干物质不可消化的百分率。为充分发挥奶牛的泌乳潜力,应保持足够的干物质进食量,以满足能量的需要。 (2)干奶牛的干物质需要量(根据体重计算) 在日粮干物质能量浓度5.23兆焦/kg的情况下,干物质需要量按每100公斤体重1.55—1.66kg干物质计算。 (3)后备母牛的干物质需要量(根据能量给量计算) 后备母牛的干物质参考给量(kg)=NND×0.45 (4)粗纤维需要量(计算粗纤维占干物质进食量的比例) 奶牛日粮干物质粗纤维含量以17%为宜,不应低于13%。粗纤维含量过低,会影响瘤胃的消化机能,过高达不到所需的能量浓度。 4.钙、磷、镁及食盐的需要量 (1)钙、磷需要量及影响钙、磷吸收率的因素。 ①产奶母牛的钙、磷需要量 产奶母牛的钙磷维持需要量按每100kg体重给6克钙、4.5克磷。 产奶母牛的钙磷产奶需要量按每产1kg标准乳给4.5克钙、3克磷。 钙、磷比以2:1至1.3:1为宜。 ②后备母牛的钙、磷需要量 后备母牛的钙磷维持需要量按每100kg体重给6克钙、4.5克磷。后备母牛的钙磷增重需要量按每增重1kg给20克钙、13克磷。 ③影响钙、磷吸收率的因素 当进食钙与需要钙之比为1—1.5、2—2.5、3—3.5、4—4.5时,钙的吸收率分别为68%、41%、34%、28%。泌乳盛期比泌乳中后期钙的利用率高。 当进食磷与需要磷之比小于1.5时,磷的吸收率为58%,大于1.75时磷的吸收率为39%。磷的吸收率稍低于钙的吸收率。钙进食过量会影响磷的吸收,磷进食过量会影响钙的吸收,镁进食过量同时影响钙、磷的吸收。 (2)镁需要量 犊牛镁需要量占日粮的0.07%,哺乳期犊牛每公斤体重进食12—16mg镁可维持正常血镁水平。 成母牛镁维持需要日进食2—2.5克,产奶需要每产1公斤奶增加0.12克镁。产奶母牛镁需要量占日粮干物质的0.2%,泌乳盛期镁需要量占日粮干物质的0.25%—0.3%,最高不超过0.4%。 (3)食盐需要量 产奶母牛食盐维持需要量按每100公斤体重给3克,产奶需要量按每产1公斤标准乳给1.2克。 5.奶牛需要补充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1)奶牛需要补充的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A、D、E,必要时,可补充烟酸。其他维生素瘤胃微生物能够合成,合成量基本能满足需要。犊牛可考虑补充B族维生素。奶牛需要补充的微量元素主要是铁、铜、锌、锰、钴、硒、碘,必要时可补充钼,一般通过在混合精料中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预混料给予补充,补充量视组成日粮的饲料中维生素含量及当地土壤、饮水中微量元素含量而定。 (2)维生素A、D、E的饲料来源 ①维生素A的饲料来源 维生素A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饲料,以鱼肝油含量最高,其次是蛋黄、全脂乳和鱼粉。维生素A原以β—胡萝卜素活性最高,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饲料,以脱水苜蓿含量最高,其次是晒干苜蓿、牧草、胡萝卜、红色甘薯、黄色玉米。 ②维生素D的饲料来源 维生素D3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饲料,以鱼肝油含量最高,其次是蛋黄,全脂乳等。维生素D2主要来源于经暴晒干燥的豆科或禾本科牧草(植物中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2)。 ③维生素E的饲料来源 维生素E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饲料,以脱水苜蓿含量最高,其次是小麦麸、棉籽粕、菜籽粕、玉米胚芽饼及青绿饲料、优质青干草。 ④奶牛维生素A、D、E的需要量(日粮干物质含量) 维生素A含量应≥3600国际单位/kg干物质 维生素D含量应≥900国际单位/kg干物质 维生素E含量应≥142国际单位/kg干物质 ⑤奶牛需要补充的微量元素需要量及中毒量 铁、铜、锌、锰、钴、硒、碘的需要量(mg/kg日粮干物质)分别为:50、10、50、50、0.1、0.1、0.2。 铜、钴、硒、碘的中毒量(mg/kg日粮干物质)分别为:30、10、0.5、8,分别为需要量的3倍、100倍、5倍、40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