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瘤胃是前胃系统的第一车间,它的活动对于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将产生重大影响。瘤胃如同一个容量巨大的发酵罐,把承载的草料分为不同的层次以备处理,经过发酵、反刍、重吸收进行分解利用;又如同一个程序复杂的化学加工厂,日以继夜的分解合成,把草料演变成高蛋白物质。成年奶牛饱食后,前胃容纳的内容物约占体重的20%,绝对容量可达230升,这就足以说明瘤胃的吞吐量对于泌乳性能的发挥具有重大作用。奶牛消化系统尤如一台复杂的联合收割机,在水源、能源正常运转中,使简单的生物物质转化为动物蛋白。一旦条件突然改变或营养失调,瘤胃的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奶牛营养代谢病就可能发生,因此瘤胃的养护已成为饲养实践的重要环节。 1.犊牛哺乳阶段的养护 新生犊牛的前胃并不发达,人工哺乳时,通过食管沟的反射作用,乳汁被直接吸纳进入皱胃,如饮喂过急过快,乳汁很可能经闭合不充分的食管沟溢入瘤网胃间,引起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腹泻,影响犊牛的正常发育。因此采取乳头式的吸吮哺乳法更加符合新生犊牛的生理要求。新生犊牛的皱胃特别发达,前三个胃的容积总和等于皱胃的二分之一。3周龄时,瘤胃发育开始活化,出现反刍现象,8周龄的前胃与皱胃容量各为1∶1,12周龄的比值增为2∶1,16周龄增为4∶1。综上所述,利用犊牛复胃的发育变化,有计划的进行前胃功能开发训练,因地制宜地实施犊牛早期断乳技术,就可改进传统的培育方法,节约大量鲜奶,低成本、高效益地培育出品质卓越的高产奶牛个体。 2.育成牛阶段的瘤胃养护 6~18月龄的犊牛,其体重由160公斤增至420公斤左右,在长达一年的饲养过程中,四个胃的发育才能达到成年牛的水平。这个时期的饲养应采取自然放牧,自由采食的管理方式,既要顺应瘤胃的生理特性,激发适应自然的采食能力,又要适度提供牛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不让牛体过度肥胖。育成期的饲养管理看似简单、投入廉价,但对后备牛转入生产群,充分发挥其产奶性能将产生重要影响。 3.成年泌乳牛的瘤胃养护 母牛产犊后,其主要的生产性能就是泌乳,因为它所具有的瘤胃功能和泌乳器官是任何动物所无法比拟的,人们就是看中这一生理特性而热衷于奶牛饲养的。近些年来,饲养者逐步摆脱传统落后的饲养方法,积极引用新的养牛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如广开饲料来源、走秸秆养牛之路、微贮饲料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尿素代替部分豆饼饲喂奶牛等技术方法,都是根据瘤胃生理特性所研究设计的。表面上看似乎亏待了奶牛,实质上是诱发奶牛瘤胃内微生物区系的活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奶牛的饲养过程实际上就是给瘤胃微生物提供营养素、培养基的过程,只有满足瘤胃对纤维素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瘤胃发酵、嗳气、反刍的功能作用;只有保证瘤胃内水份、温度、PH值的相对稳定,才能以微生物繁衍的生命之火去唤起乳腺组织的高能蛋白之源;只有掌握精粗饲料的合理搭配,提供平衡、全价的营养成分,才能以较小的生产投入换取奶牛高产量的经济回报。因此,注意研究奶牛的日粮组合,努力达到高产高效,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畜牧生产者共同的追求。 |
GMT+8, 2023-9-24 06:19 , Processed in 0.02524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