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R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TMR网 门户 新闻资讯 饲料行情 查看内容

米价格重心抬高 政策仍将是市场主导因素

2010-7-28 21: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548| 评论: 0

摘要: 第一部分 2009年玉米市场回顾一、CBOT玉米行情回顾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实际上是自去年12月初以来的反弹阶段,在经过金融危机的大幅杀跌后,2008年12月初开始技术性反弹,这波反弹历时一月,于1月初达到目标位,之后则 ...

第一部分 2009年玉米市场回顾

一、CBOT玉米行情回顾

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实际上是自去年12月初以来的反弹阶段,在经过金融危机的大幅杀跌后,2008年12月初开始技术性反弹,这波反弹历时一月,于1月初达到目标位,之后则进行技术上的二次探底,基本上于3月5日左右结束,由于这一阶段大宗商品仍然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余波,所以反弹和二次探底的速度比较快,投机基金也没有作为,净多持仓仅微幅增加后,迅速接近清空。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从3月初持续到9月初,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其中占主导的是围绕美国玉米播种展开的炒作,其中猪流感以及需求疲弱使得炒作力度略显不足。3月初,受市场预期美国玉米播种面积减少影响,期价开始止跌反弹,至4月份时,美国天气也开始发威,严重滞后的播种进度使得市场看多积极,5月初猪流感暴发造成市场短暂休克,投机基金净多也有迅速缩减,不过在经济恢复预期以及猪流感平反之后再度上扬,涨势维持到6月初的假突破,其时播种面积基本确定,偏于利空,而且,之后的迹象也表明09年玉米生长情况与08年相似,虽然播种进度落后,但是生长状况理想,CBOT玉米开始连续下跌, 9月初下跌趋势才结束,投机基金在此过程中表现比较积极,净多持仓明显多于第一阶段。

在这两个阶段中,美国指数基金持仓对市场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由于指数基金被认为是套利头寸,因此持仓并没有限制,这也加大了市场累积的风险。

第三阶段:9月初至今,经济恢复与天气共振。应该说9月初的走势也可以归结到第二阶段,不过从价格上来说归入第三阶段更加方便分析。9月初开始的只是一个技术性反弹,9月中旬后的下跌未破新低使得市场心理比较稳定,真正的变化是在国庆之后,10月上旬有迹象表明,美国后期的天气并没有在“变异的厄尔尼诺”影响下出现暖冬,反而向着寒冷多雨的方向发展,而且10月报告也意外利多,此时才真正进入本年度的第三阶段,经济好转与天气炒作的共振下美国玉米迅速上扬。在这一阶段,投机基金净多持仓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最大持仓都达到本年的最高,并且即使之后颇多波折,净多持仓仍然维持高位,这为明年的走势提供了参考。

综观全年,CBOT玉米的主线明显是天气炒作,年初兼具技术性反弹和经济触底的影响,而国庆后融合了经济恢复明确、需求有望好转的利多因素,而投机基金泾渭分明的两次净多增仓也使得我们对基金的作用、风格更加明晰。

二、DCE玉米行情回顾

2009年连玉米大多处于震荡碎步上行的态势,行情比较沉闷,资金介入也不多,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阶段划分,不过为研究方便还是根据政策勉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收储政策影响期(1-3月)。一月份承接去年12月以来的收储政策,玉米价格震荡上行,由于玉米收储政策持续至4月底,因此对玉米支撑作用也比较明显,期价于3月中旬达到阶段性高点,因此时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库存储备,而需求极其疲弱,尤其是生猪价格持续走低意味着之后的需求将继续走低。

第二阶段:政策等待期(3-8月)。在经过上一阶段后企业进入消化库存阶段,由于需求极度疲弱,并且呈下降趋势,玉米期价亦震荡下行,不过受国储最低收购价影响,下档支撑比较强劲,虽然向下趋势持续达5个月,期价下跌幅度并不大;这一阶段的5、6月开始,市场开始预期国储拍卖时间,这也使得连玉米跌势得以维持到8月中旬。

第三阶段:需求回暖、单产受损与政策刺激影响期。这一阶段开始连玉米开始本年度第二波震荡上行。7月下旬,玉米拍卖政策已经明朗,利空已经兑现,另外生猪价格于6月触底,之后则意味着需求的逐步回暖,8月7日国家公布了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补贴标准,进一步加强了需求恢复的预期,连玉米与于8月中旬大幅上扬,不过受整体需求不佳以及拍卖成交率过低的影响,上行步伐非常缓慢。进入10月份,国内玉米单产受损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除官方机构外的民间企业、调查机构在经过实地调查后得出本年度东北玉米大幅减产的结论,连玉米涨势也得以延续,之后的收储预期以及大范围降雪使得连玉米成功冲击1800。

从以上三个阶段的分析来看,本年度政策因素占据了连玉米走势主导因素,考虑到今年国家储备收购之后的国家库存数量,对于明年的走势也有借鉴意义。

第二部分 玉米市场基本面分析

第一章 玉米供应分析

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2009年全球玉米收获面积同比下降了0.26%至15692.5万公顷,其中,美国玉米收获面积增加26.4万公顷至3208.9万公顷,但是仍然低于07年的峰值;中国播种面积为3000万公顷,增加13.6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下降的主要区域是南美地区,该地区受天气以及大豆/玉米的比价关系而出现调整;对全球影响最大的美国则小幅增加,但是幅度不大,而且美国后期天气影响,收获面积有可能会小幅调低;中国玉米小幅调高则是受大豆和玉米比价关系的变化影响,08年后期大豆暴跌令农户转向更加稳定的玉米。

本年度全球玉米单产小幅提高,其中,美国提高幅度较大。美国天气与去年相似,但是更加极端,播种期受阴雨天气影响,播种延迟期较去年更大,较五年均值延迟超过2周,而收割期进度较五年均值延后约3周。但是,由于美国玉米在关键生长期天气理想,本年度玉米单产较去年大幅提高,从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来看,达到10.23吨/公顷,同比提升5.9%,为历史最高水准;不过,美国中西部后期受暴风雪影响未收割玉米单产可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其时,未收割玉米约为10%左右,这一因素尚未完全反映在美国农业部报告之中;而且,本年度美国玉米质量较低,可能部分抵消玉米单产较高的压力。

相比之下,中国玉米单产下调明显,本年度中国东北玉米受“两旱一涝”影响,单产下降明显,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09年中国玉米单产下滑6.99%至5.17吨/公顷,而这一数据偏于保守,因美国农业部数据来源于中国官方,统计口径与实际正在一定出入,单产有被低估的可能。

总的来说,美国玉米单产创出历史新高影响,全球玉米单产亦创出历史最好水准,达到5.04吨/公顷,产量小幅下滑0.28%至7.9亿吨,其中,美国同比增加6.77%允2082万吨至3.282亿吨,不过后期暴风雪影响并未反映,可能会有300万吨左右的调整幅度;中国同比减少6.57%约1090万吨至1.55亿吨。

第二章 玉米需求分析

一、玉米工业用量增速放缓

虽然全球经济仍未真正恢复,不过,玉米工业用量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尤其是乙醇燃料的增长势头势不可挡,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来看,美国09/10年度的FSI用量可能增加至1.392亿吨,增长速度为10.64%,较去年增速放缓2个百分点,不过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与新能源的战略定位有关。

相对而言,09/10年中国玉米工业用量增长缓慢,据美国农业部报告,09/10年度,中国玉米FSI用量为4300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加2.38%约100万吨,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下游产品价格低迷,深加工企业开工率维持低位所致。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国玉米淀粉在4月之前价格处于07年以来最低点,之后才强劲上扬,不过玉米价格的上涨抵消了这一利好,深加工企业的利润水准仍然很低。据有关部门统计,7月之前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仅维持在30-50%之间;8月以后,国家给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提供150元/吨的补贴,此类企业的开工率才明显提升,只是上半年的低迷明显影响全年的消费水平,最终全年玉米消耗并不理想。

2010年中国玉米工业用量有望温和增长。一方面是随着中国经济恢复,市场需求将会恢复,玉米用量也相应增加;另一方面,09年白糖价格大幅上扬,现货价格接近5000,而且从各方面的数据来看,全球白糖减产明显,中国下一年度产量亦不乐观,淀粉糖作为白糖的替代品也有望持续上扬,从而带动玉米需求增长。之所以说是温和增长,主要是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一是经济恢复过程可能较为缓慢,中间还存在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带来的冲击,二是,国家政策没有改变,“十一五”时期玉米深加工用粮规模不得超过玉米消费总量的26%约4134万吨。

综合起来,09/10年度全球的FSI继续稳定增长,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09/10年度全球玉米FSI将会达到3.12亿吨,同比增长5.7%,低于上一年度的增幅7.45%,不过10/11年度的增幅有望放大,因为随着全球经济恢复,全球生物燃料将会继续稳定增长,中国方面则受经济恢复以及白糖价格大幅上扬的基础上稳步增加。

二、中国饲料需求温和增长,养殖业跨年度恢复

2009年全球猪肉产量继续温和增长,同比增长180万吨至1亿吨,2010年预计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165万吨至1.0188亿吨;其中,中国猪肉产量增加235万吨约5.07%,经过09年的跨年度恢复后创出历史高位,总产量可能达到4850万吨,预计2010年再增180万吨至5030万吨;不过,欧美猪肉产量明显下滑,美国09年可能下滑15.3万吨至1045万吨,预计2010年继续下滑26.1万吨至1019万吨;欧盟09年可能下滑53万吨至2200万吨,2010年下滑10万吨至2190万吨。当然,这一数据存在调整可能,视2010年欧美失业率好转的程度。

重点分析中国,经过08年和09年上半年的低迷后,中国生猪养殖基本恢复元气,并且09年创出新高。市场的转折点发生在6月份,从生猪的周期分析来看,一般而言赢利周期为一年半,也即2010年全年生猪养殖仍然会处于赢利周期,不过现实情况可能会略有出入,政策的介入使得周期的自我运行平衡面临调整。根据中国农业部统计,截止10月末,中国生猪存栏4.69亿头,其中,能繁母猪4875万头,并且有迹象表明,能繁母猪在年前继续增长,市场预计年底将会达到5010万头,即使年底出栏持平于补栏,能繁母猪占比也会达到10.68%,明显偏高。因此,2010年中国生猪面临着较大压力,市场存在降低母猪存栏的过程,市场赢利周期可能会缩短,而且利润率也会削薄,可能是微利的格局,再结合生猪的消费周期,2010年可能会走09年相似的路线,上半年生猪价格走低,并且母猪存栏削减,下半年生猪价格走高,养殖利润加厚,玉米需求也可能是高-低-高的格局。

09年中国家禽养殖业基本平稳,禽蛋产量可能达到2660万吨,较去年增加22万吨,不过年中禽蛋价格波动剧烈,主要受疫情等影响,禽肉价格非常平稳,围绕16元/公斤窄幅波动;由于2010年猪肉产量仍然巨大,禽肉料将受到压制,相比09年可能只会温和增长。

与养殖业相适应,09年中国商品饲料小幅增长2.4%至1.4亿吨,增幅低于去年的10.8%,也低于猪肉增长速度5.07,显然家禽养殖增幅有限;从结构来看,猪料同比增11.5%至5103万吨;蛋禽料下滑8.7%至2433万吨,肉禽料下滑0.9%至4173万吨,整体格局与猪、禽养殖基本吻合;预计10年会继续保持这一格局。

体现到玉米用量上,09/10年度,全球玉米饲料用量同比增1.86%至4.894亿吨。其中,中国同比增长5.45%至1.16亿吨,略高于猪肉产量增幅,比饲料产量增幅约3个百分点,考虑到09年小麦等替代效应较弱,以及养殖结构来看,大体吻合;从目前的母猪存栏结构以及生猪、家禽养殖的结构来看,10/11年度有望保持相近的增速。美国玉米饲料用量增2.77%至1.372亿吨,主要系美国养殖的主要去向是家禽而不是生猪,这与中国存在明显差异,预计随着美国经济的恢复,失业率走低后美国饲料需求将会向正常年份靠拢。

表1 全球玉米供需平衡表(千公顷/吨) 中国 美国 全球

08/09 09/10 08/09 09/10 08/09 09/10

收割面积 29,864 30,000 31,825 32,089 157,340 156,925

期初库存 39,394 53,169 41,255 42,523 129,306 145,439

产量 165,900 155,000 307,386 328,207 791,627 790,175

FSI 42,000 43,000 125,808 139,199 295,004 311,800

饲用量 110,000 116,000 791,627 790,175 480,484 489,414

国内消费 152,000 159,000 259,278 276,365 775,494 803,272

期末库存 53,169 48,719 42,523 42,547 145,439 132,342

库需比 34.98 30.64 16.40 15.40 18.75 16.48

总体上来看,09/10年度全球玉米供需大体平衡,不过当年产不足需,全球期末库存较08/09年度略有下调,美国则受本土需求疲弱影响,期末库存略有增加;受此影响,库需比出现明显下降,其中,中国为30.64%,为03/04年以来的高值,不过大部分库存在国库,因此官方态度影响巨大;全球库需比下降2.28个百分点至16.48,略低于07/08年度水准;美国库需比降低一个百分点至15.4%,亦接近于07/08年水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10年经济进一步恢复,需求有进一步调高的可能,而且美国方面后期的单产可能受到一定损失,产量亦有望调低300万吨左右,因此,从整体来看,2010年玉米基本面相对利多。

第三章 其他因素分析

一、2010年玉米市场仍受政策制约

自2008年以来,中国对玉米的控制越发严格,对农户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受粮食安全的担忧,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内需启动的战略需要,因此,可以肯定的说2010年,中国对玉米的政策调控仍将继续,大体的方向仍然是保障粮食安全,也即保护农户利益,当然届时面对通货通胀的压力,政策压力的一面也会体现。截止目前,政策的大体影响路径基本明晰,从2009年度的收储政策来看,收购价1500,与去年持平,也将会2010年的低档提供支撑,由于当前市场价格高于国储收购价,因此绝大部分玉米仍然留于农户手中,预计春节之后,春播之前后有一次集中售粮期,其时现货价格可能会向1500靠拢,届时也是国库收储的最佳时点,考虑到本年度东北减产较为严重,农户惜售情绪浓厚,政策上也存在延长收购期限的可能。另外,收储政策中也存在压力一面,即当市场价格高于1600时,财政补贴停止,这也是为防止出现价格的过快上涨,引发通货膨胀担忧,因此玉米的上档同样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至于国家的调控能力仍然不容质疑,2008年底至2009年初,国储计划收购4000万吨,实际收购3300万吨左右,再加上之前库存,实际库存可能在4000万吨以上,自7月21日国储拍卖以来实际成交1604.7万吨,其中,东北临储成交1412万吨,跨省库存成交1929万吨,剩余库存2395万吨,最保守也在2000万吨以上。2009年国储继续实行收储计划,并且敞开收购,虽然目前市场价格高于收购价1500使得国储收购数量不足,不过明年春播之前一段时间收购数量有望加大,届时,国储库存将会急剧增加,国储的调控能力也将会得到强化。当然,即使来年市场价高于收储价,那么政策保护农民利益的支撑目标已经实现,即使是现存的2000万吨以上的库存也足以保证市场的稳定。

另外,从上文的供需分析来看,09/10年度,中国玉米产量1.55亿吨,国内消费量预计为1.59亿吨,即,当年产需缺口为400万吨,结转库存相应调低至4252万吨,换言之,国储库存将至少占到结转库存的5成,说明政策仍然会是2010年中国玉米市场的一个最重要影响因素。

出口方面可能不会有意外变化,目前的政策没有大的变化,即,去年11月14日关于取消5%的玉米出口关税没有变化,出口配额也是500万吨。但是,相比于国外市场,中国玉米并没有出口优势;当然,如果国际市场出现通货膨胀,那么国内玉米的竞争优势将会体现出来,出口或许会有井喷,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较小。

总体来看,巨大的国储库存保证了政府政策的调控能力,当然也降低了市场的波动幅度,不过相比09年,2010年的政策因素会偏弱,毕竟在减产的背景下,只要不出现通货膨胀,官方亦乐得玉米价格上扬,这与政策上稳步提高国内粮食价格与国际接轨的战略相一致,因此,2010年的运行重心必将超过2009年。

二、中国玉米种植收益分析

2009年中国玉米的种植成本小幅上升,据官方统计2008年中国玉米种植成本为523元/亩,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243元/亩,人工成本177元/亩,土地成本103元/亩,显然土地成本出现明显低估。2009年种植成本较08年小幅上涨,种植成本约为546元/亩,东北地区受减产影响,平均亩产按减产15%计算为690斤,玉米成本价为1.58元/公斤,这意味着玉米价格低于国储价,农户的惜售心理会很强,不过本年度即使亏损也不会对来年的种植造成明显负面作用,因减产背景下,并不符合蛛网模型的先决条件。

2010年玉米种植成本面前来说只可以大致估算。从下图可以看出,截止12月18日,中国农资产品价格指数为126.29,08年同期为145.67,降幅13%,不过考虑到08年12月市场受金融危机冲击,大宗商品正处于杀跌阶段,09年春播期,农资产品亦跌至138水准,不过,亦高于08年春播时节的132;目前市场情况大不相同,经过一年的恢复,经济恢复前景明朗,未来数月大宗商品上涨的可能性较大,再考虑到播种期间生产资料处于旺季,2010年的生产成本很有可能超过09年水准;根据官方统计08年玉米种植成本为523元/亩,保守按09年水平推算,2010年的种植成本将很有可能会在546元/亩以上,由于官方统计口径与实际存在一定差距,实际成本可能高于保守估计值。

从种植成本的角度来考量,2010年中国玉米的低位支撑仍然比较强,尤其是减产背景下,明年农户的惜售情绪必定强于往年,2010年的种植成本再度提升可能为之后的进一步提高粮价打下成本方面的基础。

三、替代品温和竞争

2009年中国小麦虽然还是呈现供过于求的状况,不过对玉米的替代效应并不明显,一方面是玉米价格大多数时间也比较疲弱,另一方面是国家对小麦的支撑力度较大,国储低价收购使小麦底部抬高。从下图也可以看出,本年度小麦价格一直高于玉米价格。

09/10年度的情况仍然类似,从下表中可以看出,09/10年度,全球小麦整体上仍然是呈现供过于求的状况,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期末库存也由08/09年度的4869万吨上升至6059万吨,国内小麦的压力很大。不过,中国于10月12公布的政策:2010年中国白、红和混合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分别为1800、1712和1712元/吨,较上一年度提高60元,相比之下,玉米最低收购价与上年持平为1500元/吨,这就使得,小麦在低位有较强支撑,对玉米的替代效应也会比较弱,考虑到巨大的结转库存,小麦的饲料用量即使增加也会非常温和,事实上美国农业部的报告中预估小麦饲料用量为500万吨,与08/09年度持平。

表2 世界小麦供求平衡简表(千吨) 产量 国内消费 期末库存 饲料用量

08/09 中国 112,500 102,500 48,685 5,000

美国 68,026 33,966 17,867 7,029

全球 682,324 636,165 163,753 112,686

09/10 中国 114,500 102,000 60,585 5,000

美国 60,314 32,876 24,485 5,171

全球 673,862 646,706 190,909 111,146

第三部分 2010年玉米走势展望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笔者认为2009年美国玉米偏向利多,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库需比已经有所调低,如果考虑到经济恢复、质量容重降低、原油价格重心抬高和美国未收割玉米的单产损失等因素,利多程度将会加大,因此CBOT玉米的价格重心可能会上移。

中国玉米的价格重心同样会有明显上移,东北干旱使得玉米大幅减产,当年产量不足以满足需求,期末结转库存也有下调;种植成本继续走高以及政府对农户利润的保护使得下档支撑的强度非常大;需求方面也有望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养殖业存栏较大且仍处于赢利周期,工业用量也会随着经济的恢复而明显上升,对玉米的拉动作用会逐步体现出来,从总体上看,基本面偏向利多。

另外,政策的影响力度仍然不容怀疑,国家储备库存至少占到期末结转库存的50%以上,这表明国家对市场仍然有着很大的控制力,只是受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影响,政策上仍然是偏于利多,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收储中对价格上限的规定,市场收购价达到1600之后就进入了警戒区间。

综合考虑,2010年连玉米走势偏向利多,运行重心将会高于2009年,价格的低点可能由政策来主导,大概在1600附近,价格上限则要考虑到通货膨胀预期和需求恢复的综合影响,目前初步估计在2000附近,区域单产的升降可能会使玉米的区域流动时间滞后,市场的运行节奏也相应调后。

摘自:中国农业信息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德铭斯基 ( draminski )

TMR Inc. ( 京ICP备11012643号 )

GMT+8, 2023-5-28 14:12 , Processed in 0.02448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