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R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TMR网 门户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查看内容

四川省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奶牛饲养规范

2010-7-28 22:2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55| 评论: 0

摘要: 四川省学生饮用奶地方规范四川省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奶牛饲养规范2009-01-01实施四川省学生饮用奶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  编制说明  学生饮用奶是指由政府专项计划提供或通过学校供应学生的奶制品。通过实施学生饮用 ...

四川省学生饮用奶地方规范
四川省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奶牛饲养规范

 


2009-01-01实施
四川省学生饮用奶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

  编制说明
  学生饮用奶是指由政府专项计划提供或通过学校供应学生的奶制品。通过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有助于全面提高青少年一代的身体素质;引导消费,改善全民膳食结构;推动中国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拉动牧草种植、奶牛饲养、乳品加工以及相关的包装、运输、服务等多种产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也有着明显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全面指导和有效管理,以确保这项关系我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计划顺利开展和学生引用奶品质及卫生安全,按照农业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卫生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轻工业局等七个部委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通知》的精神等有关要求,根据四川省地域气候特点,稳定提高原料奶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起草单位:四川省种牛繁育中心、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自成、付茂忠、廖党金、林胜华、赖松家、陈树志、易礼胜、王 淮等
  

四川省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奶牛饲养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四川省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奶牛饲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 6914—86   生鲜牛乳收购标准
  GB13078—2001 饲料卫生标准
  GB16568—1996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45—2001   无公害食品 生鲜牛乳
  NY 5046—2001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47—2001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48—2001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5049—2001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管理准则
  DB51/T 858—2008 奶牛场建设
  3 牛群与引种
  3.1 奶牛不应从疫区引进。
  3.2 应按照GB16567标准进行检疫,隔离观察至少45天,经兽医检疫部门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进入奶源基地养殖使用。
  3.3 每年应开展1-2次疫病检查,淘汰患有结核病等疫病的个体。
  4 牛场环境与建设工艺
  4.1 牛场环境与建设符合DB51/T 858—2008《奶牛场建设》标准要求。
  4.2 牛舍内的温湿度、气流和光照应满足奶牛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以降低牛群发生疾病的机会。
  4.3 保持牛舍通风良好,舍内空气质量应符合NY/T 388的规定。
  4.4 屋顶所选用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减少辐射热对奶牛的影响。
  4.5 在牛舍安装安全、有效的电风扇,使吹到牛体上的风速达到2米/秒。
  4.6 在运动场搭建高度适宜、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凉棚,凉棚头平面积5平方米以上。
  4.7 高温高湿季节在运动场及饮水槽上方搭建高度适宜的遮阳布,减少太阳照射,缓解热应激。
  4.8 经特殊设计的喷雾或雾化装置固定在棚顶,向凉棚中的奶牛吹洒冷风或雾将空气冷却。
  4.9 在奶牛场、牛舍周围种植一些阔叶树遮荫,减少辐射热,美化环境,
  4.10 在夏季应采取有效措施消灭蚊蝇,确保奶牛正常休息。
  5 饲料供应
  5.1 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饲草饲料资源,因地制宜制定饲草饲料供应计划。
  5.2 饲料及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13078—2001和NY 5048—2001的规定。
  5.3 开展玉米秸秆或种植饲用玉米实施青贮调制,尽可能选购使用苜蓿、东北羊草等优质干草,确保奶牛优质粗饲料全年供给量。
  5.4 配套建立固定的牧草基地,种植优质牧草,适时刈割利用。
  5.5 块根、块茎类应尽量用含干物质和糖份较多的品种,妥善贮藏,防腐烂,喂前洗净切成小块。
  5.6 应用商品化的精料补充料时,应了解其营养价值。
  5.7 严禁使用霉烂变质饲料、农药残毒污染严重的饲料和被病菌和黄曲霉污染的饲料。
  6 饮水
  6.1 采取自由饮水方式,让奶牛自由饮水。
  6.2 在牛舍、挤奶厅等处设置与牛只相对应的开放式饮水设施,保证有25%的牛只在任意时间都可以接触水源,随时能够饮用到新鲜、清洁、充足、温度适宜的饮用水。
  6.3 饮用水水质应符合NY 5027要求。
  6.4 经常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避免细菌孳生。
  6.5 若有水塔或其他贮水设施,应有防止污染的有效措施,并定期清洗和消毒。
  6.6 开放式饮水槽上方应设遮荫设施。
  7 饲喂
  7.1 饲喂原则
  7.1.1 奶牛饲养总体符合NY5046、NY5047、NY5048、NY5049标准要求。
  7.1.2 建立奶牛优质粗饲料平衡供给模式,保证常年均衡供给优质青绿饲料和粗饲料。
  7.1.3 保证饲料原料和日粮的质量及卫生安全。
  7.1.4 日粮配合原料力求多样化,适口性好,注意饲料的容积和浓度,日粮还应具有轻泻性。
  7.1.5 日粮中不得加入相关法规禁止和能在牛奶中产生残留且对人健康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得额外添加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各种化学、生物制剂及保护剂(如抗氧化剂、防腐剂)等添加剂。
  7.1.6 饲喂时应清除饲料中的金属和泥沙等异物。
  7.1.7 按照“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科学合理的配置奶牛日粮。
  7.1.8 提倡全混合日粮(TMR)饲喂。
  7.1.9 生产的牛奶符合GB 6914—86和NY5045标准要求。
  7.2 湿热季节营养措施
  7.2.1 高温季节饲喂低纤维型日粮提高日粮能量浓度,减少机体产热。
  7.2.2 日粮中精料最大比例不宜超过60%,中性洗涤纤维不低于28%~30%。
  7.2.3 添加脂肪
  7.2.3.1 添加脂肪酸钙、全脂大豆等增加日粮中脂肪的含量。
  7.2.3.2 日粮中添加脂肪以3%~5%为宜,添加脂肪后应适当提高钙、镁、锌等矿物元素的需要量。
  7.2.4 提高蛋白质含量
  7.2.4.1 适当提高奶牛日粮蛋白质水平。
  7.2.4.2 高产奶牛日粮中过瘤胃蛋白含量可由28%~30%提高到35%~38%。
  7.2.4.3 在保持原来日粮不变的情况下,可适当添加蛋氨酸。
  7.2.5 补充钠、钾、镁
  7.2.5.1 在炎热季节应补充因奶牛出汗较多而损失的钠、钾、镁。
  7.2.5.2 夏季奶牛可采用含0.4%~0.5%钠、1.5%左右钾和0.3%~0.35%镁的日粮。
  7.2.5.3 使用奶牛抗热应激添加剂。
  7.2.6 补充维生素
  7.2.6.1 在热应激期间应补给较平时高1倍的维生素A。
  7.2.6.2 在日粮中添加0.04%~0.06%的维生素C。
  7.2.6.3 添加烟酸达到每千克干物质含200~400毫克。
  7.2.6.4 多喂优质青草、菜类(胡萝卜)、南瓜类等青绿多汁饲料。
  7.2.7 使用瘤胃缓冲剂
  7.2.7.1 在夏季含精料较多的奶牛日粮中添加瘤胃缓冲剂。
  7.2.7.2 可在日粮中添加占干物质0.75%~1.5%的碳酸氢钠或0.35%~0.4%的氧化镁。
  7.2.7.3 在奶牛日粮中使用酵母及其培养物缓解夏秋季热应激。

8 牛奶安全生产
  8.1 奶源基地不使用移动式或手工挤奶(患病牛只除外),实行用管道式、厅式或圆盘式挤奶机挤奶。
  8.2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奶牛不得入厅挤奶:正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以及不到规定的停药期的奶牛;产犊7天内的奶牛;患有乳房炎的奶牛;患有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奶牛;不符合《乳用动物健康标准》相关规定的奶牛。
  8.3 挤奶前应对乳房进行清洁与消毒。先用35℃~45℃温水清洁乳房、乳头,然后用专用药液药浴乳头15秒~20秒后擦干。每头奶牛应有专用的毛巾,鼓励用一次性纸巾擦干。药浴液应在每班挤奶前现用现配,并保证有效的药液浓度。
  8.4 手工将头2把~3把奶挤到专用容器中,检查是否有凝块、絮状物或水样物,乳样正常的牛方可上机挤奶。乳样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兽医,并对该牛只单独挤奶,单独存放,不得混入正常生鲜乳中。
  8.5 对乳房乳头清洗擦干后应在45秒内将奶杯稳妥地套在乳头上,使奶杯均匀分布在乳房底部,并略微前倾。挤奶时间4分钟~7分钟,出奶较少时应对乳房进行自上而下的按摩,防止空挤。挤奶套杯时应避免空气进入杯组中。挤奶过程中应观察真空稳定性、挤奶杯组奶流,必要时调整奶杯组的位置。
  8.6 挤奶结束后,应在关闭集乳器真空2秒~3秒后再移去奶杯。不得下压挤奶机,避免过度挤奶。挤奶结束后,应再次进行乳头药浴,药浴时间为3秒~5秒。
  8.7 挤出的生鲜乳应在2小时之内冷却到0℃~4℃保存。储奶罐内生鲜乳温度应保持在0℃~4℃。生鲜乳挤出后在储奶罐的储存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鲜奶运输到加工厂的途中温度应保持在0℃~10℃的条件下。
  9 奶牛场管理
  9.1 奶牛场各饲养阶段的奶牛应分群(槽)管理,合理安排挤奶,作息时间不应轻易变动。
  9.2 定时清除圈舍、运动场和凉棚的粪便,粪污排出沟每天也应清扫或冲洗。
  9.3 尽可能减少冲洗用水,保持圈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干燥,降低湿度和污水量。
  9.4 奶牛每天应保持一定时间和距离的缓慢运动。
  9.5 调整作息时间
  9.5.1 夏季增加饲喂次数,延长饲喂时间,提高采食量。
  9.5.2 高温季节增加夜间喂料量,可占日粮总量的一半以上。
  9.5.3 栓系饲养采用夜间放出运动为主,放出时间在下午6~7点以后。
  9.6 逐步调整产犊季节,使大多数奶牛干奶期集中在每年夏末秋初。
  9.7 经常刷拭牛体,保持牛体清洁,在夏季可增加奶牛体热散发,保护奶牛平安度夏。
  10 兽医公共卫生
  10.1 防疫卫生设施
  奶牛场应建围墙或防疫沟,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开。
  总体布局应设进出口通道区、兽医室、兽医技术人员、病牛治疗区、病牛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
  10.1.1进出口通道区
  消毒通道:设在生产区门口,宽约1.5m,高为2.5m,长4.0~7.0m。在顶部,每间隔1.5 m安装一盏紫外灯,紫外灯管离地面约2 m。地面设消毒池,消毒池内放置氯制剂消毒液或0.2%~0.5%过氧乙酸等药物,药液定期更换以保持有效浓度。
  牛场大门:地面设消毒池,宽度应为卡车通过,长约4.5 m,深约0.2 m,消毒池内放置0.2%~0.5%过氧乙酸等药物,药液定期更换以保持有效浓度。也可采用喷雾消毒。在门旁边,设醒目的防疫须知标志。
  10.1.2防治区域布局
  治疗区:在生产区内,各牛舍之间建立一个病牛治疗区,治疗区应远离牛奶储藏室,并在2~4栋牛房之间建立一个保定栏。
  兽医准备室:设兽药保存室和准备操作室各一间,与治疗区邻近。
  隔离区:建在生产区边缘角,配备保定栏方便治疗,有高墙与生产区相隔,并远离人群、牛群、水源、饲料储藏库、青储窖等。
  产房:在远离隔离区和治疗区处建产房,在产房内建立专用保定栏。
  10.1.3 兽医室:
  兽医室有必须的消毒设施、常用医疗器械、常用中西药品储备、生物制品保藏条件,如冰箱等。要求兽医治疗室建筑面积不小于60m2,且治疗和药品室分开。
  10.2兽医防疫卫生制度及操作规范
  10.2.1兽医法律、法规
  奶牛场必须遵守和执行《中华人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地方主管部门制订的相关制度、措施等。
  10.2.2卫生防疫制度
  生活区大门应设消毒门岗,全场员工及外来人员入场时,均应通过消毒门岗,消毒液更换按消毒液有效期进行。
  10.2.3   任何人不得从场外购买牛、猪、羊肉及其加工制品入场,场内职工及其家属不得在场内饲养其它畜禽。
  10.2.4   饲养员要在场内宿舍居住,不得随便外出;场内技术人员不得到场外出诊或技术服务;不得去屠宰场、其它牛场等处逗留。
  10.2.5   员工休假回场或新招员工要在生活区隔离二天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工作。
  10.2.6 搞好场内卫生及环境绿化工作。
  10.2.7 场内设有消毒池、紫外线消毒室、洗澡更衣室,备有高压冲洗机、背式消毒器、高压除尘器等消毒设备、设施,对入场车辆、物品消毒(饲料原料入场的消毒)。
  10.2.8 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周用氯制剂消毒剂或撒生石灰等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
  10.2.9 定期防鼠、灭鼠、灭蚊蝇,定期驱虫。夏季做好防署降温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牛床上铺设褥草。
  10.2.10 牛场禁止一切外来人员参观。必须进入者,须更换消毒处理过的工作服和鞋帽,不准携带动物畜产品,自行车等物进场。
  10.2.11 职工进场必须沐浴、更衣,饲养用具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工作服或工作鞋要定期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或煤酚的水溶液进行消毒。
  10.2.12  车辆、物品经过浸泡或喷雾、紫外线直接照射或甲醛熏蒸后才可进场,人员入场必须使用场家提供的衣服、用具。
  10.2.13 饮水、饲料应定期检测,还要测定舍内饲水的压力,饮水槽、饮水器、料槽应定期消毒、清洗。
  10.2.14 非本场车辆、人员不能随意进入牛场内。运输饲料进入生产区的车辆要彻底消毒。随车装卸工要同生产区人员一样更衣换鞋消毒。
  10.2.15 饲养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工作时应穿清洁工作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格健康检查,凡检出结核、布病者,应及时离开牛场。
  10.2.16 保持牛场环境卫生,运动场无石头、砖块及积水;牛床、运动场每天清扫,粪便及时清除出场,经堆积发酵后处理;尸体、胎衣等按GB 16548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
  10.2.17 每年春、秋对全场(食槽、牛床、运动场)进行大消毒。定期用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进行带牛环境的消毒,减少牛只间或牛与圈舍间的相互污染,避免消毒剂污染到牛奶中。
  10.2.18严格控制牛只出入。外售牛一律不再回场;调入牛必须有法定单位的检疫证书、进场牛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经隔离检疫,确认后方可进场入群。
  10.3兽医管理
  10.3.1完善的生产记录
  生产技术人员应对牛群健康状况和饲养员工作情况做好记录工作,建立病历,并且保存好奶牛免疫程序记录、患病奶牛的治疗记录,包括患病奶牛的畜号或其他标志、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用药的经过、治疗时间、疗程、所用药物商品名称及有效成分,便于日后工作总结和及时了解牛群的动态发展变化。
  10.3.2使用兽药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0.3.2.1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二部规定的用于奶牛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中药材和中成药。
  10.3.2.2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药质量标准》和《进口兽药质量标准》规定的钙、磷、硒、钾等补充药,酸碱平衡药,体液补充药,电解质补充药,血容量补充药,抗贫血药,维生素类药,吸附药,泻药,润滑剂,酸化剂,局部止血药,收敛药和助消化药等。
  10.3.2.3使用国家兽药管理部门批准的微生态制剂。
  10.3.2.4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规定的疫苗预防奶牛疾病。
  10.3.2.5严格遵守规定的给药途径、使用剂量、疗程、休药期和注意事项;
  10.3.2.6药物要严格管理,制定药物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药物贮藏是保证药品质量与疗效的重要条件,因此应设专人保管。一要分类管理,按药品使用说明在避光、阴凉、通风、冷藏、低温等不同条件下分类保存。二要所有药品入库记帐,按药品生产日期、有效期、批号及生产厂家,详细入帐,保证及时使用,以免过期浪费。
  10.3.3疫病扑灭措施
  10.3.3.1疫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成立疫病防制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防制工作。
  10.3.3.2及时隔离病畜,同时选择适当场地建立临时隔离站。病畜在隔离站内观察治疗,隔离期间站内人员、车辆不得回场。
  10.3.3.3疫病牛场在封锁期间,要严格监测,发现病畜及时送转隔离站;要控制牛只流动,严禁外来车辆、人员进场;每7~15天全场用消毒剂消毒;粪便、褥草用具严格消毒,堆积处理;尸体实施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可做紧急预防接种。
  10.3.3.4解除封锁应在最后一头病畜痊愈、屠宰或死亡后,经过2周后再无新病畜出现,全场经全面终末大消毒,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
  11.粪污水处理
  11.1推行牛场清洁生产工艺,实施牛粪污源头治理模式。
  11.2 实施粪尿分离,减少冲洗用水,降低污水产量。
  11.3因地制宜地采用种养结合和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处理牛场粪污,保护生态环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德铭斯基 ( draminski )

TMR Inc. ( 京ICP备11012643号 )

GMT+8, 2023-10-4 15:26 , Processed in 0.02646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