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R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TMR网 门户 牧场管理 牛奶质量控制 查看内容

牛奶的污染及防止措施

2010-7-28 22:5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021| 评论: 0|原作者: 许波|来自: 中国TMR网

摘要: 牛奶的污染及防止措施一、牛奶的污染广义来说,一切异物及微生物进入奶中都属于污染。而这两种污染则又有连带关系,与异物污染的同时往往又连带微生物的增多。奶中微生物不公能引起牛奶的腐败变质,并能传播疾病,危 ...

一、牛奶的污染

广义来说,一切异物及微生物进入奶中都属于污染。而这两种污染则又有连带关系,与异物污染的同时往往又连带微生物的增多。奶中微生物不公能引起牛奶的腐败变质,并能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生产中必须十分注意。

根据中央卫生部等十个部,1978年颁布供消毒牛奶,淡炼乳与其他乳制品用的生奶卫生标准中,细菌总数要求如下:

细菌总数(每毫升中):

供消毒牛奶及加工淡炼乳用不得超过5×105

供加工其他乳制品用不得超过105

牛奶是人的营养食品,也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在乳品生产各个环节,甚至在挤奶之前都会受到细菌污染。因此,牛奶在生产中遭到一定的细菌污染是很难避免的,但在了解污染途径,控制污染条件的情况下,又可大大提高奶的卫生质量。我们应当根据具体条件将奶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一)         挤奶前的污染  即使是健康奶牛所产的牛奶也往往已含有一定数量的细菌,因为奶牛在两次挤奶之间从乳头管侵入细菌。有人度验,以无菌手续从乳房挤出的牛奶中,每毫升含有细菌500-600-个。每次挤奶开始时的一、二把奶菌数最多,继续挤奶过程中则逐渐减少,其民政部如表所示:

同一次挤乳各阶段鲜奶的细菌数

由表可知,搞好奶牛的环境清洁和奶牛的乳房卫生是非常生要的。每次挤奶开如将和一、二把奶弃去对减少奶中细菌数是很必要的。

部分病源菌可能直接由血液进入奶中。如患结核病的牛,虽在外观上看不出乳房的异状,但有可能从奶中排出结核菌;患布氏病的牛也会从奶中排出布氏杆菌。因此,奶牛场应经常注意奶牛健康,按时对奶牛进行检疫,以保证奶的卫生。

(二)         挤奶的污染奶牛场卫生条件差,在挤奶过程中,牛奶很容易被细菌污染。如牛体、空气、苍蝇、牛奶容器、挤奶机械、过滤器、挤奶员的手等,都可能成为细菌污染的媒介。在不同卫生条件下,获得牛奶的污染程度如表所示。

不同卫生条件下牛奶的污染程度

1、        牛体的污染奶牛皮肤,特别是后躯腹部、乳房、尾毛等,是细菌附着最多的地方,不洁的牛体所附着的尘埃每克中的细菌数常达几亿乃至几十亿个。牛体所粘着的粪块细菌也很多,每克数可达十亿之多。挤奶前如不清洁牛体,挤奶时这些脏物极易落入二奶中。

2、        空气污染牛舍的空气含菌量从每升含数十乃至数万不等。牛舍通气不良或存放污物粪便,挤奶时喂饱饲易飞扬的饲料,刷拭后立即挤奶等都会使空气中含大量细菌,这些细菌常在挤奶时落于奶中。

3、        空气中所含细菌多属带芽孢的杆菌和球菌属,此外,霉菌孢子也很多。为减少空气中细菌对奶产污染,除应注间牛舍、牛体卫生和饲养制度外,采用小口奶桶挤奶也有明显效果。据试验,用这种挤奶桶,可使刚挤下的牛奶所含细菌数降低50%

4、        苍蝇污染苍蝇是多种病源菌的携带者,一只苍蝇身上可附着细菌上百万个,稍不注意,苍蝇极易落入奶中。

5、        挤奶桶及过滤布的污染  挤奶桶是首先接触的容器,如消毒不严,则对牛奶的污染是严重的。公用清水洗耳恭听涤的奶桶,盛奶后细菌数仍然很高,如经蒸汽消毒或热碱水刷洗,则可大大减低细菌数量。另外,奶桶的形状与质量也有很大关第,奶桶楞角过多,凹凸不平,消毒刷洗困难,易藏污垢,则细菌易于繁殖。

6、        挤奶后立即进行过滤,将奶中杂质、牛毛、草屑等滤出,对减低奶中细菌数有很大作用。但如过滤用具及滤布不经彻底消毒与洗涤,则不公不能起到良好作用,反而成为污染来源。

7、        5、挤奶机及挤奶员的污染   利用挤奶机挤奶,特别是利用管道式挤奶机挤奶,牛奶由挤奶杯经管道直接流入贮奶槽,可以减少牛奶暴露于空气的机会,所以能显著提高牛奶的卫生质量。但如不注意执行严格的卫生制度,每次挤奶后对管道、挤奶机不进行彻底刷洗消毒,则往往结果相反。因为挤奶机管道很多,如不及时清洗,残留牛奶成为细菌繁殖场场所,则第二次挤奶时,已繁殖的细菌的细菌就成为第二次挤奶的污染来源。

8、        患有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清洁的手和衣服等,都会使牛奶污染。有的挤奶员不手拳握法挤奶,常用蘸牛奶作润滑剂以滑榨法挤奶,这样会使牛奶严重污染。另外,有的挤奶员不把第一、二把奶弃去以及在挤奶过程中,奶牛排粪、排尿时对奶桶不加保护,都会增加牛奶的污染。

(三)   挤奶后的污染  牛奶挤下后要经过许多自理环节,台从小桶装入大桶、运输、过滤、贮存、冷却器、装瓶等,任何环节的疏漏都会造成牛奶的污染。特别是一些管道、容器的刷洗消毒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已经消毒过的牛奶由于冷却器、贮奶槽或装瓶机等消毒不严,使牛奶重复污染,当牛奶送至用户手中细菌数仍然很高,甚至变为不合格奶。

卫生管理良好的奶牛场,牛奶中的细菌数可以控制到很低,一般每毫升公500个左右甚至可低于200个以下,但稍有不慎即可达每毫升1000个以上。不注意清洁卫生的牧场,牛奶中每毫升细菌数可达数百万在适宜的温度下,奶中的细菌每20分种即可增殖一次,一个细菌每昼夜可变为687亿个之多。如果侵入奶中的细菌很多,则其数量就难以计算了。

二、奶中细菌与温度的关系

奶中细菌的增殖与温度有关,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甚至杀死细菌,只有适宜的温度才会使细菌迅速增长。

(一)           低温一般细菌在10℃以下都会停止生长,只有少数低温菌能够生长。牛奶在0℃下贮藏时,一周之内细菌数减少,而以后又逐渐增多。在-2-10℃以下时,奶中多数细菌可以死亡,但对牛奶的化学结构、还原后的组织状态、风味等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单纯利用冷水刷洗容器,会使牛奶中低温菌增加,如利用高温水或蒸汽消毒,可防止低温细菌的污染。用漂白粉水(含有效氯5-10ppm)进行消毒也可达到同样的目的。

(二)           中温在10℃以上多数细菌能够生长与繁殖,如乳酸链球菌生长旺盛,随温度的升高乳酸杆菌也繁殖起来,这两种乳酸菌都可以产生乳酸而抑制其他细菌生长。但温度在26.7-38.7℃时多种病源菌能够繁殖,因此,应尽量避免牛奶在此温度下停放。37℃以上依理能够繁殖的细菌也有多种,特别是好热性细菌能够继续生存。

(三)           高温43℃以上的温度,大部细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只有少数能够生存。低温巴氏杀菌时,(62.8℃时多种病源菌及全部致病菌。100℃的温度可杀死人武部细菌。

(四)           由以上情况不难看出,低温能保存鲜奶,高温可消毒牛奶,只有中温才是细菌易于繁殖的温度,故处理牛奶应尽量减少牛奶在中温下停留的时间。表是在不同温度下维持12小时每毫升中的细菌数。

不同温度细菌的繁殖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德铭斯基 ( draminski )

TMR Inc. ( 京ICP备11012643号 )

GMT+8, 2023-6-11 08:28 , Processed in 0.02568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