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荣信,美籍华人,是奶牛饲料及营养、青贮制作方面的专家。以下对于青贮玉米的制作与管理,尤其是制作青贮玉米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童荣信作了详细的介绍。 童荣信介绍的第一个问题,是带玉米籽穗的青贮玉米。这里并不是所谓的黄贮或者是秸秆。对于青贮玉米的概念,首先做一个说明,全株青贮玉米在营养价值方面,相对于没有经过发酵的青玉米的营养价值是低的。奶牛喜欢吃青玉米胜过吃青贮玉米,一亩地产出的青玉米多还是青贮玉米多一些,当然是青贮玉米少一些。因为青贮玉米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出的一些物质如二氧化碳、干物质等等的损失最终使得在产量方面明显要比青玉米少一些。以此为基础,从营养价值、奶牛喜欢吃的程度、亩产量的对比等方面来说,青贮玉米是稍逊于青玉米的。青玉米含糖分较高,青贮玉米在发酵的过程中就损失掉了,包括干物质的损失。 童荣信说,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去青贮玉米呢?在北方地区养殖奶牛需要储备过冬日粮,青贮玉米相对于青玉米而言,稳定的饲喂对于奶农来说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因素。但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应该尽量饲喂青玉米,也就是没有经过发酵的新鲜全株玉米。 童荣信认为,在青贮方面选种时可以考虑选用一些专用的青贮玉米种子,在种植、收获时机的选择也要注意,比如说是在玉米饱满的时候还是相对时间提前一些?都是影响青贮玉米营养物质含量的关键问题。青贮玉米制作过程中要经历收割、切碎、入窖、发酵等阶段,在使用青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管理问题,不能入窖之后就等于是完成青贮过程了。在青贮玉米收割的时候,现在很多地区都使用了大型机械收割,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收割速度快,缺点是长度不均匀,如果避免长度不均匀的问题,就需要收割完毕之后将一些长度不符合要求的玉米再次切割。国内现在很多人都在使用传统铡草机,这里需注意,机械收割切碎之后要注意保持玉米长度的均匀,大约在1.3公分左右,同时对于切碎过程中玉米棒的不均匀问题也需要注意。 对于青贮玉米保存的形态,童荣信介绍,有以下几种,地下壕沟窖、地上壕沟窖(两侧墙)、地上平面堆(无墙)、塑模长袋(地上平面,香肠式)、直立高塔窖和捆包式。很多人对于地下窖的封窖方法有不同理解,不正确的理解会使得青贮玉米封窖不成功,造成部分青贮玉米变质不能使用。封窖的方式中包括青贮窖两边一起封,有部分人是用塑料布封窖的,这种情况下青贮窖的两边是不容易完全封好的。同时使用塑料布去封窖,中间有空气,这也是最大的缺点,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青贮窖的两边必须封好。一些地区因条件所限,我们可以建议他们使用两层塑料膜来封窖,这样可以保证封窖效果。在制作青贮玉米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一点是减少干物质的损失,这种情况下选择何种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以上各种青贮窖的方法中,地上窖最好的保护方式是香肠式的或者是密封式的方法。采用此次方式青贮玉米,干物质的损失率可以降低到5%左右,通常损失率是在10%——15%之间,所以说效果非常好。 在制作全株青贮玉米的要点方面,童荣信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全株玉米的成熟度和含水量,乳黄大约在二分之一左右,含水量在67%至72%之间,太湿则会导致青贮玉米养分流失,也就意味着金钱的流失。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加进一些干物料,颗粒状的甜菜渣等等。切碎长度在0.95——1.3公分之间,太短,则导致乳脂率低下,奶牛食用后会使真胃异位,太长,则导致在制作青贮玉米的时候不易压实,青贮玉米品质不佳。另外,青贮密度也影响干物质损失,比如说,青贮密度在1立方米160公斤左右,那么180天的干物质损失会达到20.2,如果是1立方米青贮密度在353公斤,那么干物质的损失会下降至10.0左右。因此可以说在制作青贮玉米的过程中,压不扎实,对于青贮玉米的干物质损失是较大的。这一方面美国一些牧场的青贮玉米制作的要求就较高,他们把青贮玉米平均值控制得非常好,比如说干物质含量在34%,合理范围在25%至46%之间。青贮玉米密度1立方米在690公斤左右,合理值是在370公斤至962公斤之间。青贮玉米平均切碎度在1.1公分左右,合理值在0.7至1.73公分之间。青贮玉米的各个营养指标是较高的。 最后童荣信认为,在制作青贮玉米时,一方面要求在青贮玉米入窖的时候要迅速充填并且压实,对于青贮窖的密封要达到完全密封的状态,否则就会导致青贮玉米变质的可能性增加。对于青贮玉米的制作过程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有关水分含量高的问题,除非是自已耕种,大面积自已封存。如果是从农民手中购买,控制水分是较为困难的,在水分高的时候,有人会选择添加一些物质,有人会选择秸秆,有人选择稻草,我建议添加甜菜颗粒,最重要是保留青贮玉米中的糖分含量,而不至于流失。 |
GMT+8, 2023-5-28 13:47 , Processed in 0.02541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