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舒适性?奶牛舒适性是奶牛福利的一部分。但是在中国奶牛福利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所以就只能满足奶牛最基本的舒适性了。奶牛的舒适性包括以下几部分 1奶牛保健 1.1保健工作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1.1.1保健工作的目的在于防止疾病的传入和发生,控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 1.1.2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防疫卫生工作;免疫与检疫工作;兽医临床工作。 1.1.3奶牛保健满足其最基本的要求:健康。 奶牛健康是生产的保证:正常速度生长,繁殖;健康的犊牛保证有足够的后备母牛;健康的育成牛保证足够的生产速度,决定该牛的终生产奶量;健康的围产牛可以决定该产奶周期乃至下一个周期的产奶量,决定这头牛究竟可以为畜主创造多少价值;健康的产奶牛更多的是从围产期获益;健康的干奶牛也许会为畜主带来另一个健康的高产牛。奶牛的健康,不能简单理解为简单的兽医行为。 1.2 如何防疫? 1.2.1平时的预防措施:尽量保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减少疫病的传播;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搞好检疫,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搞好舍内外卫生,对畜舍、用具、环境等进行定期消毒;组织好平时的灭鼠、杀虫工作;附近的乡、县、地区建立联防区,防止外来疫病的侵入。 1.2.2发生传染病时的扑灭措施:及早诊断,并了解邻近单位的预防工作;迅速隔离病畜,对危害严重的传染病要进行封锁;紧急接种,对病畜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认真、彻底消毒;对死畜和淘汰病畜进行合理处理。 1.3免疫 1.3.1免疫接种: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在经常发生传染病或传染病潜在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威胁地区,要防患于未然,有计划地给健康畜群进行的预防接种。在发生传染病时,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疾病的流行,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尚未发病的畜禽进行紧急接种。 1.3.2免疫和检疫一般是同时进行的,规定检疫项目有:国内引进或自繁奶牛,要按规定对结核、布病、传染性鼻气管炎、口蹄疫、白血病进行检疫。从国外进口的奶牛,除按进口检疫条例检疫外,每次对白血病,传染性鼻气管炎、黏膜病、副结核病、蓝舌病复查一次。 1.3.3一般免疫项目。炭疽:非高危区一年一次。结核、副结核:注射后不能进行结核、副结核检疫。口蹄疫:一年三到四次。布病:患区禁用,使用注意人员安全。流脑:仅在有疫情时预防使用,易引起流产。 1.4其他保健项目 刷拭牛体:增加牛群饲养员亲切感,使牛只温顺;修蹄:保证肢蹄健康;育成牛、产前牛乳房按摩:降低产后手工挤奶应激;乳房被毛剪理:增加舒适度;保持牛舍安静,减少饲养人员变换:降低应激。 2饲料适口性 2.1奶牛的胃口 奶牛喜欢吃新鲜的饲料,大多数奶牛喜欢味甜微酸的味道。而粗饲料中的中性洗涤纤维决定粗饲料的适口性,也间接决定其干物质采食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越高,适口性越差。采食习性:先嗅,不咀嚼,再反刍,每天有自己的采食周期。为了让奶牛吃得舒服,就要严格遵守奶牛的采食习性,并在遵守采食习性的同时诱导其采食量最大化。 2.2饲喂方式 2.2.1最好的适口性方式-TMR 保证奶牛所采食每一口饲料都具有均衡的营养。将奶牛喜食和不喜食的物质混合均匀,拒绝奶牛挑食,保证全面性。 使用TMR注意:预防分级,降低适口性;控制水分,保持全混合饲料附着度,防止发酵影响适口性。 2.2.2没有TMR如何保证适口性? 2.2.2.1先粗后精:先粗后精不仅可以保证瘤胃一个很好的PH环境,还可以保证奶牛更多地采食粗饲料。 2.2.2.2人为混合粗饲料:对比青贮、秸秆、羊草奶牛更喜欢采食青贮。秸秆粉碎长度与青贮相似并混合,可以人为干扰奶牛挑食,变相提高秸秆适口性。 2.2.2.3使用添加剂处理:秸秆可以制成黄贮提高适口性,同时提高营养价值,而且投入金钱比较少。 2.2.2.4精饲料一般搅拌均匀后不易发生适口性问题,尤其是浓缩料和全价料。但是如果由颗粒料换粉料可能会造成适口性下降奶牛拒食。精料原料也存在一些适口性较差的品种,大量使用时要适当添加一些调味剂。 2.3一些常见影响适口性的饲料和原料 2.3.1盛花期牧草:木质素过高。 2.3.2甜菜叶缨:含大量硝酸盐、草酸并容易混有大量泥土。 2.3.3高粱:含有氢化物,略涩。 2.3.4菜粕:目前已培育双低菜粕,改进适口性。 2.3.5棉粕:含有棉酚苦涩。 2.3.6花生粕、胡麻粕:保存不当易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会降低适口性,并产生有毒物质。 2.3.7阴离子盐、苏打、尿素:使用量大,会引起适口性问题。 适口性依据奶牛不同也略有差别,比如农户奶牛有的不采食青贮,不采食酒糟等。 2.4应激状态下如何提高奶牛适口性? 2.4.1热应激:适当增加青绿多汁饲料及过瘤胃蛋白,增加夜间饲喂量,饲料添加有机铬,缓解应激。 2.4.2转群:尽量在夜间转群降低应激,适当对转群牛补饲。 2.4.3冬季:增加能量及易发酵饲料,保证饮水水温,保证饲料温度,冬季一般不会出现采食下降现象。 2.4.4断奶:断奶应使用诱导断奶法,例如:70天断奶可以在60天开始,分10天将牛奶撤掉。 2.4.5产后:产前开始诱导进食,增加一些甜味剂刺激采食,饲喂最好的干草。 3环境舒适性 一头高产奶牛24小时的行为:采食7.25小时;躺卧13小时;其他3.75小时(数据来自澳大利亚专家John House)。躺卧13小时说明有极舒适的环境!简言之,舒适的环境是奶牛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3.1环境舒适性 包括运动环境舒适性;采食环境舒适性;休息环境舒适性;生产环境舒适性。 3.2运动舒适性 奶牛是需要运动的,环境良好的运动场可以提高奶牛的运动质量。不同的牛群需要不同的运动空间以及运动量,适当的时候可以进行轻微驱赶运动。运动舒适度和疾病呈反向相关。 放牧是很好的运动,育成牛可以放牧饲养。运动场应该设有遮阳、遮雨设施,水食槽有一定倾斜角度,有排水设备,运动场应该每天数次清扫,定期维护。犊牛出生8~10天在天气良好时可运动1小时,20天后天气良好可自由运动。良好的运动场环境可以保证奶牛的正常发情,减少蹄病发生率。 3.3采食环境舒适性 3.3.1采食环境舒适性包括的内容有:足够的饲槽空间;饲槽设置的合理性;采食时间;足够的饮水空间;饮水设施设置合理性;环境卫生。 3.3.2应当注意如下: 饲槽长度:成母牛无论散栏、拴系,还是颈夹式,成年母牛饲槽长70厘米/头就够用了。太深太浅都会造成浪费,也会影响采食舒适度。一天一头产奶牛最少要在舍内采食5个小时左右,舍外补饲另算。饮水设备:舍内可设置饮水碗,大小应符合奶牛型号。运动场水槽应设置在开阔地带,每百头牛运动场应保证可同时供应 7~10头牛饮水,每头牛饮水应占有60厘米水槽宽度。水槽应高60~80厘米(针对荷斯坦)可以保证不被粪便污染,同时还可以保证奶牛正常饮水。水深 10~20厘米,不要太深可保证水质新鲜。不论是饲槽还是水槽都应该保证定期刷洗消毒。 3.4休息舒适性包括的内容 包括奶牛密度合理;牛床合理;采光合理;通风合理;粪尿沟合理。 3.4.1牛床不合理奶牛会不愿意趴下,而长时间的站立会导致蹄底供血不足蹄外沿损伤,引起蹄病跛行。牛床太短会发生成母牛站起时蹬空拉伤后肢,尤其是产后牛;牛床太长粪尿无法进入沟中影响牛体卫生,降低奶牛舒适度。 3.4.2采光不合理会增加采暖成本,如冷舍则冬季奶牛会增加维持能。 3.4.3通风只为将舍内潮气排出舍外,促进气体流动,加快奶牛体热散发。同时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如果要降温则应加装淋水设备,但是一定要与通风设备同时使用。 3.4.4粪尿沟与其说是为了保证牛体卫生不如说是人为偷懒工具,要注意明沟外沿要圆润,防止划伤奶牛肢蹄。 3.4.5奶牛密度:成母牛8平方米,育成牛7平方米,围产牛9平方米,病牛15平方米,犊牛5平方米。饮奶犊牛要单独饲养,防止腹泻传播。 3.5生产舒适性包括:产奶舒适性和分娩舒适性。 3.5.1产奶舒适性与先进的机器相比,奶牛更喜欢手工挤奶;需要手工挤奶的牛绝对不能上榨;需要小榨的牛决不能上大榨;所有的机器都是靠真空泵作业,对奶头形成不同压力挤走牛奶,所以要严格控制真空压力;不要随意更改泌乳步骤,包括榨奶时间、次数、人员;给奶牛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其泌乳;在初产牛分娩前对其乳房按摩,适应挤奶;不要粗暴对待挤奶不配合的牛只;不论挤奶还是榨奶都要注意个人卫生。 3.5.2分娩舒适性 包括:提前准备;适当助产;产后消毒;产后护理。 如何做好分娩舒适性?根据预产期及观察牛只变化估计接产时间;根据季节尽量在舍外运动场分娩;检查确定奶牛能否自然分娩,分娩的母牛康复更快;产前对母牛后躯消毒,给奶牛铺好垫草,产后分娩区域消毒,将奶牛驱赶起来。给予羊水、麸子红糖水补充能量。观察胎衣脱落,恶露排出情况。 4心里舒适性 4.1奶牛心理习惯包括的内容 每头奶牛都有自己的圈子;每头奶牛都有自己喜欢的饲槽;每头奶牛都有自己的阶级地位;每头奶牛都有自己喜欢的饲养员;每头奶牛都不喜欢被打;每头奶牛都有不舒服的几天。 4.2如何满足奶牛心理需要? 4.2.1奶牛在一起三五结队,不近不远,但是如果被拆散肯定会引起心理舒适度的下降,所以尽量减少无谓的调群转群。 4.2.2奶牛会相对多的使用一个饲槽或固定一个床位,如果发现有其他牛只抢占往往会发生争斗行为。个别奶牛在进出牛舍、上槽、饮水时会出现以强凌弱现象。 4.2.3饲养员不稳定,引起牛只的恐慌,尤其是拴系饲养的牛场更加明显,牛只不让新来的饲养员拴,甚至顶伤饲养员。随之而来的就是采食量下降。 4.2.4奶牛越打越不老实,甚至养成踢人的恶癖。踢人、抬腿是奶牛恐惧的表现。 4.2.5奶牛在发情时表现的狂躁不安,增加走动,有对人的攻击欲望, 厌食,产奶下降。 |
GMT+8, 2023-12-8 10:14 , Processed in 0.01806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