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里达、亚利桑那和威斯康辛州的一些近期研究,比较了没有饲粮/社交群居的变化的30天干奶和60天干奶的母牛。当母牛是第二泌乳期或以上时,应用缩短的干奶期,两组母牛生产相似数量的牛奶(下跌1-3%)。第一泌乳期的母牛,当干奶期缩短至30天时,并与60天干奶期相比较,在下一个泌乳期具有明显较低的奶产量(下降7%)。在泌乳后期应用生长激素(BST),用以强化产奶能力是保持奶产量的一种方法。采用干奶母牛治疗,并与乳头封塞相结合,在30天干奶期间预防新的乳房内感染特别有效。在整个干奶期饲喂一种干奶母牛日粮而没有体况过好的母牛,可以简化日粮的配制和运送。瘤胃的充盈可以维持,干物质进食量有所提高,而且正的能量平衡将减少体脂的动用,并在产犊以后减少能量平衡的期限。社交合群的应激也降至最低。 但在另一方面,有些研究没有报道这些母牛在它们的下一泌乳期的相似奶产量,因而对缩短干奶期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制订或实施缩短的干奶期,将需要奶牛场管理者细致的管理,因为并非所有的动物反应相同。有些母牛群或母牛不可能是缩短干奶期的候选者。错算产犊日期,或者早于预产期产犊的母牛对随后泌乳期的奶产量可能具有大的影响。抗生素残留也处于较高的风险。而在同一时间,延后产犊可能意谓高能饲粮较长时间的采食,也可能导致体况过好的母牛,并发生相关的代谢问题。 奶牛场管理者应该继续监测缩短干奶天数的研究结果,并在开始时按照40天干奶期的目标(保护具有双胎和提早产犊的母牛),以便在它们上升为30天干奶期以前,发现哪种干奶期适合他们的奶牛场,并确立管理的策略。不要对第一泌乳期的母牛应用缩短的干奶期。 |
GMT+8, 2023-12-8 10:01 , Processed in 0.01682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