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R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TMR网 门户 疫病监控 布病防控 查看内容

布鲁氏菌病及其防疫检测

2010-7-29 00: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401| 评论: 0

摘要: 布鲁氏菌病及其防疫检测一.布氏杆菌病的介绍㈠.历史:1887年bruce 首次从布鲁氏牛的脾脏分离出马尔他热杆菌,1897年bang 和 stribolt又从牛的流产胎儿中分离出了流产本杆菌,并且作感染试验成功,1914年traum从猪的 ...

布鲁氏菌病及其防疫检测

一.布氏杆菌病的介绍

.历史:1887bruce 首次从布鲁氏牛的脾脏分离出马尔他热杆菌,1897bang stribolt又从牛的流产胎儿中分离出了流产本杆菌,并且作感染试验成功,1914traum从猪的流产胎儿中分离出了这个菌,直到1920年,meyer shaw才正式将这几个菌共同命名为布鲁氏菌。

布氏杆菌菌病(又名波状热,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道,引起子宫、胎膜、关节、睪丸及附睾的炎症;母牛临床发生胎衣停滞、流产及繁殖障碍,病理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结节形成。

因各种布氏杆菌对其相应种类的动物具有极高的致病性,并对其他种类的动物也有一定的致病力,牲畜患布病可造成大批流产,且能广泛流行,病原菌对人也有很高的致病性,人患布病可长期不愈,引起人发热、盗汗、无力、关节和头全身疼痛。布病通常是牲畜患病后传染给人,所以越是畜牧业发达国家疫情越重,故严重的危害着人民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因此,加强对本病的监测和控制,保证人、畜健康是极其重要的。

.病原  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将布鲁氏菌属分成六个种20个生物型。即羊种1-3生物型,牛种1-9生物型,猪种1-5生物型和犬种、沙林鼠种、绵羊副睾种各有1个生物型。在我国发现的主要为前三种,全国各省、区、市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过布病疫情,但以北方各省为重。

1.形态   布氏杆菌为细小的呈球形、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的杆菌。

2.培养   布氏杆菌需要复杂的营养条件,初代分离必须在富含二氧化碳的有氧环境中生长繁殖。在平板培养基上呈蓝色、透明、有光泽、圆形菌落。

3.抵抗力  布氏杆菌在体外生长条件复杂,一般来说,布氏杆菌喜欢潮湿、凉爽的环境,在感染的胎盘、胎儿组织、冰冻的牛奶和其他奶制品中,以及污染的冷水,都可长期具有感染性。布氏杆菌对热敏感,在湿热60℃1530分钟,80℃ 719分钟,100℃14分钟即可死亡;阳光直射1小时死亡;在腐败病料中迅速失去活力;在尘埃中可活2个月,在皮毛中可活5个月。

一般常用消毒药都能很快将其杀死。如2-3%来苏尔、13%石炭酸、2%福尔马林、5%石灰水及0.1%升汞都可杀死本菌。

.流行病学    牛布病广泛的分布于世界各地,凡是养牛的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和流行,特别是饲养管理不良、防疫制度不健全的牛场,其感染更为严重。自然病例主要见于牛、山羊、绵羊和猪。母畜较公畜易感,成年家畜较幼畜易感。本病呈地方性流行。

1.传染来源    布病牛是主要传染源。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及流产母牛的乳汁、阴道分泌物、血液、粪便、脏器及公牛的精液,皆含有大量病菌。

2.传播途径    本病传播途径较多。但主要是经皮肤或粘膜接触、呼吸道吸入、经口食入三种途径传入。世界各国报告已有60多种动物可以带菌或传播布病,我国也发现10多种与人接触最密切的动物感染布病,如牛、羊、猪、鹿、犬、骆驼等。凡是与患布病牲畜、畜产品及其污染物接触,由于不注意防护和消毒,布氏菌均可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食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到人体。当病菌污染了饲料、饮水或乳及乳制品中消毒不彻底,当牛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后,经消化道感染;患病公牛与母畜交配,或因精液中含有病菌,通过人工输精经生殖道感染;病菌通过鼻腔、咽、眼黏膜,乳管上皮及擦伤的皮肤等,经呼吸道和皮肤黏膜感染。

3.促使传播的因素   日粮不平衡,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不消毒等皆可造成机体抵抗力的降低,增强机体的易感性。兽医在人工助产时、配种员在输精时消毒不严,可直接将本病扩散。

.临床症状

主要症状是流产。流产多发生于妊娠58月份;流产儿可能死胎、弱犊。产犊后牛因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致使配种不易受孕。此外,母牛可发生腕关节、跗关节及膝关节炎。

公牛睾丸受侵害,引起睾丸炎和附睾炎、坏死或化脓,精子生成障碍。新疫区常使大批妊娠母牛流产;老疫区流产减少,但关节炎、于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屡配不孕、睾丸炎等逐渐增多。

.病理变化

1.剖检变化   肉眼病变见于胎盘、乳房及流产儿。

流产儿:皮下呈浆液性或出血性浸润。胸腔积液并含纤维素块;胃肠浆膜、黏膜呈点状、线状出血;真胃内含黄色、白色黏液及纤维素絮状物;脾肿大。

乳房切面有黄色小结节。

胎膜:水肿并附有纤维素絮状物;绒我肥厚,糜烂。

睾丸、附睾、精囊结缔组织增生、坏死与化脓。

2.组织学变化

肉芽肿性病变     在胎盘、子宫、睾丸、结巴结、脾脏等处有肉芽肿性变化,可见在结节的中心聚集圆形细胞,有时可见坏死和菌体,其周围是淋巴细胞,并杂有成纤维细胞。

胎盘炎   绒毛膜和尿膜有坏死和水肿变化,在坏死见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菌体,呈坏死、化脓性炎。

乳房     乳头管间质及腺泡间质有局限性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肿性病变;小叶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子宫     黏膜上皮空泡化,固有膜有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纤维性细胞增生,血管扩张,子宫腺体周围有细胞浸润或细胞崩解。

母牛的病变主要在子宫内部。在于宫绒毛膜间隙有污灰色或黄色无气味的胶样渗出物;绒毛虞乏皱毛有坏死病灶,表面覆以黄色坏死物或圬灰色脓液;胎膜因水肿而肥厚,呈胶样浸润,表面覆以纤维素和脓汁。流产的胎儿主要为败血症变化,脾与淋巴结肿大,肝脏中有坏死灶,肺常见支气管肺炎。流产之后母牛常继发子宫炎,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呈圬红色,有时还可见弥漫性红色斑纹,有时尚可见到局灶性坏死和溃疡;输卵管肿大,有时可见卵巢囊肿;严重时乳腺可因间质性炎而发生萎缩和硬化。公牛主要是化脓坏死性睾丸爽或跗皋炎。卑丸显著肿大,其被膜与外浆膜层粘连,切面可见到坏死灶或化脓灶。阴茎可以出现红肿,其黏膜上有时可见到小而硬的结节。

.诊断

本病之流行特点、临惨症状和病理变化均无明显特征。流产是最重要的症状之一,流产后的子宫、胎儿和胎膜均有明显病变,因此确诊本病只有通过细菌学、血清学、变态反应等实验室手段。

.治疗

目前尚无经济而有效的治疗药物。现有人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

a)         长效土霉素2000mg ,稀释后分点于颈部皮下注射,结合使用硫酸链霉素,用量为20mg/kg体重,一次静脉注射。

b)        四环素23g ,一次内服,每日4次;链霉素1g,一次肌肉注射,连用3周。

c)         对流产后继续有子宫内膜炎的病牛可用1 %高锰酸钾冲洗子宫和阴道,每日1—2次,经2—3天后隔日1次,直至阴道分泌物流出为止。严重病例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中药益母散对母牛效果良好,益母草30、黄芩18、川芎15、当归15、热地15、白术15、双花15、连翘15、白芍15,共研细末,开水冲,候温服。

d)        .预防

防治本病主要是保护健康牛群、消灭疫场的布氏杆菌病和培育健康幼畜三个方面,措施如下:

1.对健康牛群

加强饲养管理    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合理供应饲料。要注意供应矿物质、维生素饲料;搞好环境和牛棚的卫生,给牛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奶牛的抵抗力。

加强检疫,引种时检疫,引入后隔离观察一个月,确认健康后方能合群;每年定期用血液凝集反应检查12次,阳性牛应从牛群中隔离。

定期预防注射,有的牛场在犊牛6月龄内时采取疫苗接种。疫苗有19号菌苗、猪布氏杆菌2号苗、羊布氏杆菌5号苗(使用见说明)。注射前应进行血检,阴性者可注苗;注射后1个月,血检,若血检阴性或可疑者,需进行第2次接种,直到阳性反应止。如布氏杆菌19号弱毒菌苗或冻干布氏杆菌羊5号弱毒菌苗可于成年母牛每年配种前1—2个月注射,免疫期1年;

严格消毒,坚持常年防疫消毒制度,加强产房卫生,严格执行兽医、配种的消毒措施,减少感染机会。对临床流产应查找原因,对流产母牛应隔离饲养;取流产胎儿真胃内容物作细菌分离、鉴定。阴性者,母牛回牛群;阳性者,应从牛群中挑出,如头数少,可将其屠宰。对病牛圬染的圈舍、运动场、饲槽等用5%克辽林、5%来苏儿、10%一20%石灰乳或2%氢氧化钠等消毒;病牛用3%一5%来苏儿浸泡24小时后利用;乳汁煮沸消毒;粪便发酵处理,

2.培育健康幼畜,约占50%的隐性病牛,在隔离饲养条件下可经2—4年而自然痊愈;在奶牛场可用健康公牛的精液人工授精,犊牛出生后食母乳3—5天送犊牛隔离舍喂以消毒乳和健康乳;6个月后作间隔为5—6周的进行2次血液凝集反应检查,阴性者可进行布氏杆菌19号苗、猪2号或羊5号苗接种,然后再归入健康牛群;阳性者送人病牛群,从而达到逐步更新、净化牛场的目的。

3.对发病牛群

布病有自然康复和产生免疫的现象  应加强饲养管理,饲料要丰富,品质要好,加强环境消毒,减少感染,促使自然痊愈。据报道,约经2年,可有40%60%病牛痊愈。康复牛的标准是2次凝集反应、2次补体结合反应全为阴性,并有一次正产。

二.乳牛布氏杆菌病检疫的操作规程

.血样采取事项的具体要求:

1.采血部位:在乳牛尾静脉或颈静脉进行。

2.采血器要求:必须用消毒过的一次性采血器进行采血,并且每根采血器,只能单独使用于某头牛。

3.采血量要求:每头牛只的采血量为1.5-2.0ml

4.血样存放要求:每头牛只血样立状放置。

5.夏天在5-8下保存,不得冷冻;冬天在15以下时,室温存放即可,要防止冷冻。

6.血样送检的要求:必须在采血当天或次日早晨送往指定化验点,过期及溶血的血样应重采。

7.牛号标识要求:在正常情况下,每次分批采血样时不得重复采取同一牛号,标签必须贴牢,牛号数字必须写得工整、清楚、不得省略。每个牛舍采血后,必须将牛号与血样标识核对清楚,一致后才能送检,遇重号、空号等差错,必须废弃后重采。

8.送检牛血总的要求:必须写清楚牧场名称、采样日期、采样头数、采样牛号等。

.检测方法

1.  试管凝集试验

.材料准备:稀释液(0.5%石炭酸生理盐水)、抗原、阳性标准血清、阴性标准血清、凝集试验管(三分管)、定量加液器、微量移液器、试管架、吸管及温箱等。

.方法:按常规方法分离血清,每份血清用4支试管,第一管加0.5%石炭酸生理盐水2.4ml,第2-4管各加0.5ml;用移液器吸被检血清0.1ml于第一管,将血清和石炭酸生理盐水混和(混匀方法是在原试管中,以吸管吸吹三四次),吸出2ml,弃去1.5ml0.5ml加入第二管混和,吸取0.5ml加入第三管混和;吸取0.5ml加入第四管混和,吸取0.5ml弃去不要。稀释结果,从第一管起至第四管的稀释度分别为12515011001200,各稀释度的容积均为0.5ml。稀释完毕后,用石炭酸生理盐水将抗原作120稀释,在1-4每管各加入抗原稀释液0.5ml,加入抗原后,从第1-4管的血清稀释度依次为150110012001400

将以上全部试管小心振荡之后,移入37-38定温箱中放置22-24小时后取出观察。

每次试验均应设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和抗原对照,即:

阴性血清对照:阴性血清的稀释和加抗原的方法与受检血清同;

阳性血清对照:阳性血清须稀释到原有滴度,加抗原的方法与受检血清相同;

.判定标准:记录试验结果时,用“+”号表示凝集反应强度。

a.凝集程度

++++ 100%菌体被凝集,液体完全透明,管底有极明显的伞状沉淀,振荡时,沉淀物被打碎成大片和小片絮状;

+++ 75%菌体被凝集,液体几乎完全透明,沉淀物和振荡时变化与“++++”基本相同;

++ 50%菌体被凝集,液体不甚透明,管底有明显伞状沉淀,振荡时,打碎成块状或粘状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布病疫苗 简介
牛专用布鲁氏杆菌(A19)号菌苗1、分离布鲁氏杆菌,接种反应小。
2、保护期长达6—8年。
3、低剂量皮下注射只需10亿活菌。
4、40余年的生产经验,农业部定点厂正式批准产品。 [详细]
德铭斯基 ( draminski )

TMR Inc. ( 京ICP备11012643号 )

GMT+8, 2023-12-8 10:08 , Processed in 0.0228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