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R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TMR网 门户 疫病监控 布病防控 查看内容

奶牛“两病”的防治现状和防治对策措施浅析

2010-7-29 00: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471| 评论: 0

摘要: 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分别是由布氏杆菌和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两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规定必须强制报告,我国则将该二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 ...
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分别是由布氏杆菌和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两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规定必须强制报告,我国则将该二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随着国家“放心奶”工程的实施,奶产品消费量迅速上升,饲养奶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奶牛饲养业已成为农业,特别是养殖业的新亮点,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时,随着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进一步形成,奶牛交易频繁,奶牛“两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加强奶牛“两病”的监测检疫工作,防止“两病”的扩散和传播对促进奶牛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且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就奶牛“两病”的主要危害、防治现状和对策措施作一浅析。

一、奶牛“两病”的主要症状和危害

1.奶牛结核病。奶牛结核杆菌多侵害肺、乳房和肠,因侵害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也不一样。肺结核病牛病初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才逐渐显露出来。一般表现为日渐消瘦,精神不振,咳嗽。在早晨、运动及饮水后症状会更加明显,有时流淡黄色粘液或脓性鼻液,食欲减退,被毛粗糙无光,听诊肺区常有罗音;乳房结核病牛较多见,表现为乳房淋巴结肿大,无热无痛,乳量减少,乳汁稀薄或含有凝乳絮片;肠结核病牛多见于犊牛,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顽固性下痢,粪中混有粘液和脓汁,迅速消瘦。牛型结核杆菌能感染人,人患结核病后通常乏力而易疲劳,食欲不好,下午低烧,体重急剧下降,夜间盗汗,关节酸痛,这些症状医学上称为“结核中毒症”,不同的结核病还会有一些不同的症状,如肺结核病会咳嗽、多痰甚至咯血;肠结核会腹痛、腹泻和便血等。临床上最常见的结核病是肺结核。

2.奶牛布鲁氏菌病。奶牛布鲁氏菌病的主要症状为生殖系统发炎、流产、不孕、睾丸炎、关节炎等,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性成熟后的母牛较公牛和犊牛多发。病牛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和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是主要传染源,污染饲料、饮水、环境、土壤、用具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或皮肤、粘膜进行感染传播。人接触病牛流产材料和饮用病牛的生乳或制品均可感染本病,主要表现为体温忽高忽低(波浪热)、关节炎、肌肉痛、睾丸炎和附睾炎等,还可能引起孕妇流产。80年代我国布病病人临床多呈轻型表现,典型病例少见,90年代中期后,布病患者大都为重症病人。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将本病列为职业病。

二、当前奶牛“两病”疫情现状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奶牛“两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湖南省刘道新等报道,2002年该省检测猪布鲁氏菌病1347头,没有发现阳性病猪,检测牛布鲁氏菌病1537头,阳性2头,阳性率为0.13%,检疫牛结核病1537头,阳性101头,阳性率为6.57%。青海省傅义娟等报道,2002年对省内所有向城镇居民供应牛奶的49783头乳牛和母牦牛进行了结核病检疫,发现阳性病畜88头,阳性率为0.18%。宁夏利通区冯立红等报道,2003年共检疫奶牛8294头,发现布鲁氏菌病阳性牛2头,阳性率0.02%,结核病阳性牛3头,阳性率0.04%。高爱萍等(2004年)报道,江苏徐州地区11996头所有适龄奶牛检疫中,布鲁氏菌病阳性奶牛91头,阳性率为0.76%,结核病阳性牛174头,阳性率为1.45%。另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动物布鲁氏菌病发病数分别为882头(只)、4255头(只)、14220头(只)和12879头(只),逐年增加。

浙江省近年来的奶牛“两病”疫情形势也不容乐观,个别地区“两病”奶牛的比例还较高,离“十五”国家防治规划还有一定的差距。杭州市母安雄等报道,2000年9月对市效38个奶牛场(户)共5792头奶牛开展了结核病检测,结果发现有结核病阳性牛30头,阳性率为0.5%,抽检的1448头奶牛中,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牛1头,阳性率0.07%。任浪等报道,东阳市2003年监测了9个乡镇11个自然村的83头奶牛,结果发现结核病可疑阳性的有一定比例,没有布鲁氏菌病阳性牛。吴洲斌、郑伟(2004年)报道,黄岩区1013头奶牛中确诊布鲁氏菌病阳性牛18头,阳性率1.78%;结核病阳性牛201头,阳性率为19.84%。

三、奶牛“两病”防治的基本对策措施

奶牛“两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事关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事关人民群众身体,事关公共卫生安全,加强奶牛“两病”防治工作势在必行。奶牛“两病”的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采取监测、检疫、扑杀、消毒相结合的综合性防疫措施。现结合我省工作实践,对奶牛“两病”防治工作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奶牛“两病”的防治工作必须采取行政与技术相结合的措施,对阳性病牛必须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因此,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奶牛“两病”防治列入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范畴,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经费,明确责任。同时,由于疫情监测、病牛扑杀、经费落实、鲜奶收购管理等工作涉及农业、卫生、工商、公安、财政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必须互通信息,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防治工作合力。

二是加强疫情监测,逐步净化牛群。各地每年要定期开展奶牛“两病”的监测检疫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严处置”,严防疫情的扩散蔓延。凡监测结果呈阳性的牛群视为“两病”污染牛群,要及时开展净化工作,逐步净化牛群。具体做法为:应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对该牛群进行反复监测,每次间隔3个月,发现阳性牛及时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经扑杀病牛及阳性牛后的牛群为假定健康牛群。对发现的可疑病牛,要加强监控,进行隔离饲养观察,同时尽快复检确诊,并严格按国家有关规程无害化处理可疑病牛在隔离饲养期间生产的乳。假定健康牛群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监测,连续三次监测阴性的即可视为健康牛群。病牛所产的犊牛或假定健康牛群所生的母犊牛应隔离饲养,喂健康牛乳或消毒乳,每头犊牛应设置专用的喂奶器,喂奶用具应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并于出生后20日龄、100-120日龄和6月龄连续监测(检疫)三次,结果为阴性者送入假定健康牛群培养。

三是强化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落实生物安全措施。牛场、牛舍的设计、建设设施要符合国家动物卫生防疫要求,已建的牛场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防疫设施,实行封闭式饲养管理,严防外来疫源的传入;严格执行兽医防疫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全场消毒,牧场、牛舍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牛舍、运动场每月消毒一次,饲养用具每旬消毒一次。如检出阳性牛,必须临时增加消毒,粪便堆积发酵。进出车辆与人员要严格消毒。消毒药可用5%来苏儿、克辽林、10%漂白粉或3%-4%福尔马林等消毒液进行消毒;场内工作人员每年要进行健康体检,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工作,杜绝结核病人接近牛群。牛场内不得饲养家禽,以免结核病禽对奶牛健康造成威胁。

四是加强流通防疫监管,严防疫情传播。动物防疫监管机构对所辖区内的奶牛要严格管理,全面实行奶牛健康证[即对健康奶牛发给奶牛结核病监测(检疫)合格证明]和户口台帐管理,所有奶牛都应登记造册,及时记录奶牛存栏和调运状况。需跨省调运奶牛,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奶牛调运检疫审批和“准调”制度;省内调运奶牛的,一律凭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车辆消毒证明和奶牛健康证调运,必须证明无结核病阳性牛时方可引进。奶牛调入后要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同时隔离饲养,观察1-2个月,并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查,确定健康无疫病时才能混群饲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布病疫苗 简介
牛专用布鲁氏杆菌(A19)号菌苗1、分离布鲁氏杆菌,接种反应小。
2、保护期长达6—8年。
3、低剂量皮下注射只需10亿活菌。
4、40余年的生产经验,农业部定点厂正式批准产品。 [详细]
德铭斯基 ( draminski )

TMR Inc. ( 京ICP备11012643号 )

GMT+8, 2023-12-4 11:54 , Processed in 0.0209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