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讨论了病理性不发情,本文将讨论管理性不发情,从生产实际出发,有时两者极难截然区分,如由饲养不合理而致的病理性不发情,究竟应该划归管理性不发情还是病理性不发情?再有,因蹄病或高产而使发情活动表现减弱和发情持续期缩短,又该如何划分?我的理解是:可将非直接源于丘脑下部-垂体前叶-卵巢功能轴本身的一切不发情归类为管理性不发情。简言之,如卵巢形态和活动正常,但没有出现发情就可定为管理性不发情。抛开咬文嚼字的定义,以下我们用奶牛场实际观察到的情形来论述管理性不发情。 1. 现代化牛舍降低奶牛群体的正常发情率 为避免污染地下水源,现代化奶牛场一般不再在牛舍毗邻处设立运动场,奶牛群体完全被封闭在牛舍内采食、挤奶和休息。95%以上的牛舍是水泥地面,完全覆盖橡胶地板的在我国还没有见到。生物进化史告诉我们,奶牛的偶蹄结构是为适应在广袤草原柔软表面活动而经数十万年进化的结果。因此,奶牛行走在现代化奶牛舍的水泥地面并不感到舒适。过去,我们给拉运输车的役牛钉铁掌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此点。以下两张照片分别摄自放牧草原和封闭牛舍,根据统计,放牧草原牛群的爬跨行为要比禁闭在封闭牛舍水泥地面的牛群活跃15倍以上。应用雌二醇注射引起人工发情,然后比较软土运动场和水泥地面对奶牛发情活动表现影响的统计数字也证实了此点,参见表1。 表1 注射雌二醇后,奶牛在软土运动场和封闭牛舍水泥地面发情活动表现的比较
注: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低于0.01 今年五月初我曾拜访过由以色列专家设计的浙江萧山奶牛场。为便于落雨天排水,其运动场呈馒头状,即中央高于四周,同时场地表面覆盖厚厚一层细沙。这种设计虽不完全符合环保要求,但的确改善了牛群舒适度。场里技术员告诉我,该场罕见蹄病;90%以上的牛是自然发情,发情活动表现明显,发情观察工作容易,极少使用药物处理不发情,经产牛年终总受胎率一直在85%以上。萧山奶牛场这一实例亦从另一侧面说明了牛群活动的地表状况对其发情活动表现具有相当影响。 表2 高产奶牛与中低产奶牛发情表现活动比较
3. 经产牛发情表现活动弱于育成牛 注: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低于0.01。 表4 经产牛与干奶牛循环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比较 注: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低于0.01。 对从事奶牛繁殖工作的实践者来说,不一定非要记住上述实际观察和实验室研究的统计学资料,或完全理解其科学含意。但有一点却由衷希望读者们能做到:自觉转变观念,充分意识到现代奶牛群体繁殖管理工作应相异于传统做法;经产牛发情活动表现普遍较差,这是不争的事实,这自然使旧式发情观察方法今时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奏效。现时现场工作者在这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使这些发情活动表现较差的经产牛(其它方面均正常)全部如期适时配种?“急用先讲,立竿见影”,针对这一挑战,我们下期介绍同期排卵技术。 |
GMT+8, 2023-6-11 09:37 , Processed in 0.02586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