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 言 由於乳脂率为牛乳计价的要素之一,故酪农均很关心如何把乳脂率维持在相当的水准。影响乳脂率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日粮的改变可明显地使乳脂率下降,尤其是饲粮中粗纤维含量不够或粗料经磨细、打粒等使纤维长度不够等所造成。 高产牛所需能量较高,故高精料饲粮在合理的范围内是必需的,因为它无法全由粗料的日粮来满足需要,因此,NRC推荐泌乳牛日粮中最少应含粗纤维17% (乾物基计算),以维持泌乳需要、正常乳脂率、瘤胃功能及牛只的健康。此外,很多的乳牛营养配方人员认为日粮中需确定粗料与精料的比例用量,而且,日粮中纤维的形态必需是粗糙的粗料,磨细或粒状的粗粒并非所期望的。而粗料 (Roughage) 一般是指刍料 (Forage) 含粗纤维18%以上者称之。
二、乳脂肪合成概述 在尚未谈到主题之前,首先大略来了解反刍动物消化系统及乳脂肪合成的来源。牛为反刍动物,瘤胃就像一个大粕酵槽,上百万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及原 生存其间,这些微生物是牛只正常消化代谢和健康不可或缺的,该等微生物的群相因饲粮的种类、形态及给饲时间季节等而异,某些微生物是藉着高纤维饲料而繁殖,诸如乾草、青草、青贮草等。而有些则藉着高精料而繁殖,诸如高谷物、低纤维副产物等。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经微生物粕酵後产生挥发性脂肪酸 (Volatile fatty acid),此挥发性脂肪酸经瘤胃吸收进入血液後成为牛只能量的主要来源,亦为构成乳脂肪及无脂固形物 (Solids-not-fat) 的重要物质,其中影响乳脂肪合成最大的是醋酸 (Acetic acid) 及丙酸 (Propionic acid)。高纤维日粮产生较多的醋酸,低纤维日粮产生较多的丙酸。醋酸是合成乳脂肪的主要先形质 (Precursor),而丙酸有多种代谢功能,包括合成为体脂肪、乳醣及作为代谢能源等。正常日粮含2/3刍料、1/3精料或副产物,此时总挥发性脂肪酸中醋酸的比例 (Molar %)约占60%、丙酸约占20%。如果日粮的比例相反,1/3刍料、2/3精料或副产物,则醋酸的比例减为55%、丙酸增为25%。如果加上磨细或打粒的饲料使用上,由於这些纤维长度不够,更使醋酸降为40%、丙酸增为40%。如此,则乳脂肪的合成将减少,而乳蛋白及无脂固形物将略升。但这并非目前乳价政策所需求的,而且乳脂肪减少的情形 (约少1.2%) 比乳蛋白及无脂固形物增加的情形 (约增0.1~0.2%) 还多。
三、粗料与乳组成的关系 究竟粗料与乳组成的关系如何,兹就日粮的粗精料比、粗料形态、粒状粗料、粗料品质、不同纤维来源等加以探讨如下: 1.日粮的粗精料比: 正常粗精料比是40:60~60:40之间,粗料太多时生产效率下降,适当地补充精料会提高生产效率,但精料太多时生产效率反而会下降,乳脂率亦下降。Macleod等 (1983) 报告泌乳牛以不同粗精料比80:20、65:35、50:50、35:65作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产乳量、乳醣、乳蛋白随日粮中粗料减少而增加,乳脂率则随粗料减少而减少,乳脂肪量减少相差最多的是在粗精料比50:50与35:65之间。但就能量效应而言,粗料比例高者其效率较高。Woodford等 (1986) 亦报告泌乳牛日粮含苜蓿乾草的比例各为28%、36%、45%、53%时,乳脂率分别为3.5%、3.6%、3.9%、4.0%呈线性增加,且28%、36%与45%、53%之间有显着差异 (P<0.05)。乳蛋白则在苜蓿乾草36%组显着较少,其他各组之间则为显着影响。 表1 不同粗精料比之完全饲粮对初产牛的泌乳性状之影响 |
GMT+8, 2023-12-8 11:45 , Processed in 0.01707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