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至2005年短短三年内,中国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总共引进232024头良种母牛(2003年50000头;2004年132438头;2005年49586头。为简便起见,我们将这些奶牛统称澳新奶牛),约占我国现有奶牛存栏总数2%左右。与北美系奶牛相比,澳新奶牛体型不算大,属中等;成年牛产奶当量比北美系奶牛略少,约在8000公斤/305日左右。不过,澳新奶牛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却较北美系奶牛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超过4.0%和3.1%;体型结构上的主要缺陷是逆尻。无庸置言,引进20多万头澳新奶牛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奶牛引种努力,也是国际上不多见的奶牛引种事件。这次引种对丰富我国荷斯坦品种奶牛基因库、更新陈旧劣差血缘和推动当地群体遗传改良工作均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当然,终端客户由此次引种所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就更是题中之意了。引进的澳新奶牛当属现代荷斯坦奶牛品种,其遗传品质基础应该介于2000-2003年左右,我国现有荷斯坦品种奶牛遗传品质与澳新奶牛相比大约落后了10-50年。那么:1、对辛辛苦苦引进澳新奶牛的所有奶牛场来说,如何才能保持那些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安家落户的澳新奶牛原有优良遗传品质不发生退化并继续进一步改良提高呢?2、如何充分发挥占有我国奶牛存栏总数2%的这些澳新奶牛在我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中的作用,使其优良基因能够星火燎原迅速扩散(不是稀释)呢?2006年我拜访了许多这样的奶牛场,没有一家就上述两个问题作出完美答案。限于篇幅,本文在此只回答第一个问题。 我们先来简評一下对这23万头澳新奶牛国内目前的几种繁育方案。 1. 使用国产性控冻精 基于降低难产率和迅速扩群的考虑,某些奶牛场采用国产性控冻精对引进的澳新奶牛处女牛进行配种。这样做的结果是:头胎牛的难产率确实可以有所降低,但生出的母犊将来的生产性能却一定程度逊于其母亲,等于澳新奶牛的第一代就出现了遗传品质退化。这是因为使用国产性控冻精的公牛(非验证公牛,凡未得到国际认可的公牛都可列入此类)直接违背了以前反复强调的奶牛场育种的基本原则:公牛的遗传品质要高于母牛群。对于这些奶牛场来说,尽管群体总存栏数增加了,但由于遗传品质退化而会导致整体效益不佳。 2. 使用国产常规冻精 相当一部分奶牛场依据传统做法仍采用国产冻精配种,虽然生产这些冻精的公牛绝大部分是通过活体或胚胎引进的世界名牛后代,但由于未做后裔测定,或后裔测定的方法、数量、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选择强度与国际间尚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名牛后代并不等于名牛本身,所以使用这些名牛后代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更重要的是,那些名牛基本属于10年以前的老英雄,我们可以用表1所列出的我国若干名牛后代的各项预估育种值来进一步阐明。以表1总育种值数据为例,这些名牛后代均远低于目前美国现役验证公牛前400名(第400名的总育种值是1461)的遗传水平。因此,使用名牛后代的国产冻精进行配种也直接违背了以前反复强调的奶牛场育种的基本原则:现在使用的公牛遗传品质应该优于先前使用的公牛遗传品质。可以预见,如此做的结果亦会造成引进澳新奶牛品质的退化。 3. 使用国外非优秀验证公牛冻精 国外验证公牛既然有排名,那就不能认为所有验证公牛都是优秀验证公牛。对我国普通客户来说,北美本年度排名前400名可视为能接受的优秀验证公牛标准。但对引进的澳新奶牛来说,标准应该更严格,一般以北美本年度排名前100名方可视为能接受的优秀验证公牛标准。当然,这只是一般的指导方针,具体运用时还要考虑主选改良性状。有些奶牛场盲目认为国外验证公牛的遗传品质都一样,自然是价格越便宜越好,有些奶牛场甚至用每支冻精30元左右的国外验证公牛来配种引进的澳新奶牛。其实冻精价格低于40元/支(除非是特价)的国外验证公牛在现役公牛中已排名非常差,在中国只适合用于黄牛X奶牛的杂一代或杂二代。因此,使用国外非优秀验证公牛冻精进行配种也同样违背了奶牛场育种的基本原则:现在使用的公牛遗传品质应该优于先前使用的公牛遗传品质。不言而喻,如此做的结果亦会造成引进澳新奶牛品质的退化。 4. 使用国外优秀验证公牛冻精 有少数奶牛场对引进澳新奶牛使用国外优秀验证公牛冻精,我所知道的有澳亚牧场(场长ALASTAIR,技术全面并熟悉育种)、李福成奶牛场(场长张学,曾留学德国3年半,技术全面并熟悉育种)、大老李奶牛场(场长李进友,经验丰富,接受新事物快)和五台山奶牛场(技术服务单位东方联鸣公司,推广应用多项新技术,熟悉并重视育种)。这些奶牛场使用的公牛均在本年度北美排名前100名(最佳者为全球排名第五),同时这些公牛也入选农业部确定的引进国外优秀验证公牛冻精的名单。因为这些奶牛场的领军人物非常了解保持澳新奶牛原有优良遗传品质不发生退化并继续进一步改良提高的重要性,所以积极主动要求使用国外优秀验证公牛,在具体选择时比较注意公牛各性状的均衡,即经济性状和结构形状并重。可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奶牛场的澳新奶牛会一代超越一代,大概其第一代的成年当量奶产量就会达到9000公斤左右。 显而易见,以上四项繁育方案中,只有第四项是明智和具有远见的,前三项都是非常有问题的繁育方案,其造成的初步后果大概在2007-2010年间就能显露出来。到那时,目前这种“八仙过海”式的各类繁育方案孰佳孰劣也就一目了然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以ALASTAIR为代表的澳新牛繁育方案将最终脱颖而出,喜摘胜果。澳亚奶牛场以10万美元以上的年薪雇佣ALASTAIR,但只是他的奶牛育种方面的经验和措施(不算其它领域)就可使澳亚奶牛场每年获纯利润超过50万美元(指群体遗传品质改良所带来的固定资产增殖和相关直接经济效益的增加)。与此同时,全国正在实施前三项方案的奶牛场每年总共大约会损失至少1500万美元(指群体遗传品质退化所带来的固定资产贬殖和相关直接经济效益的缩减)。个体奶牛场业主对此可以这样简单理解:采用前三项繁育方案终将会使到手的黄金变成铜,并且不得不在10-15年后重新引种。实际上,繁育方案的选择和制订往往反映了奶牛场领军人物统驭全局的能力和深刻理解奶牛场生产本质和特点的学识及经验。谨此,我们殷切希望所有引进澳新奶牛的奶牛场应该重视育种工作,科学地对自己的澳新奶牛进行选种选配。我们的郑重建议如下: 1. 育种方向应以进一步提高奶产量为主,同时对乳房肢蹄结构亦进行改良,注意纠正逆尻,保持原有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高的特点。 2. 对系谱完整或系谱不完整者均应用计算机系统认真做好选配方案。 3. 必须坚定不移地使用国外优秀验证公牛,如使用北美系验证公牛,应是当年排名前100者。 4. 为保持与国外遗传改良进展同步,尽量争取使用新科明星公牛,公牛的出生年应为2001年以后。 5. 如确定使用北美系优秀验证公牛进行连续不间断改良,那么在公牛的挑选上还要注意其本身的近交值、其女儿预估近交值以及其相关 群体的预估近交值。一般地说,此三项值是越低越好,这样可使后续选配方案的制定更加容易。当然,这需要专门另外写篇文章来讲清楚为什么,我们这里只用表2做简单说明。从表2可以清楚看出(暂不考虑其它性状),尽管阿里的总育种值不如091HO04489,但其各项近交值均优于091HO04489。选择阿里自然会减少由于可能出现的较高近交而造成的全群危害和经济损失。 表2. 两头现役优秀验证公牛各项近交值的比较 (资料来自美国农业部2006年11月公布的公牛季刊)
6.如欲使用性控精液,那一定要选用新科优秀验证公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