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06年4月初自俄罗斯返美为美国国际资源育种公司打工赴华以来,主要任务就是频繁出差拜访终端客户。当客机直冲蓝天,从朵朵白云缝隙鸟瞰红星照耀下的黄河长江;当特快列车呼啸着飞驶过一串串数不清的车站,穿越在党旗猎猎的广袤大地上,我心头总是有一种“MONKEY AROUND”的感觉。“MONKEY AROUND”直译是“象猴子似四处乱窜”,贴切的意思是“闲混”。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这当然与我卖冻精十分吃力有关。中国目前大约有成乳牛700万头左右,头均年单产不足4000公斤/305日。这庞大的低劣奶牛群是造成我国奶牛业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如何有效改造提高的确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战略工程,需要科学思维和周详计划。那么在我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实践中我们看到的究竟是一幅什么景象呢?从前几年声势浩大的胚胎工程、雨后春笋般的各地种公牛站,到现在排山倒海的性控冻精海啸、单打独斗自建后测系统、一时冲动拨款引种、捉襟见肘又暂停,及至因掌管良补项目不慎而身陷囹圄,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戏剧性演变用“MONKEY AROUND”来形容是有些刻薄和口德不佳,但要说缺乏群体遗传育种改良战略思考还是相对中肯的。象津巴布韦这样的非洲小国,只有区区10万头成乳牛还要请国际大牌奶牛遗传育种战略学家针对其具体情况和要求设计了9套育种方案,并且用计算机模拟了在实施这些方案25年后各种方案的遗传进展和各种方案的经济效益。那么,中国是否应该从津巴布韦的如此做法和实践中领悟点什么呢?我们是否对这700万成乳牛的中华民族资产如何产生较好效益和稳步增值也要有科学的战略思维呢?回答是肯定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将津巴布韦这9套育种方案介绍如下:
起始遗传差距 0 0.50 1.00 1.25 1.50 方案1 2.12 2.12 2.12 2.12 2.12 方案2 2.48 2.99 3.22 3.31 3.41 方案3 2.11 2.71 2.92 3.02 3.12 方案4(NMOET) 1.79 2.82 3.33 3.51 3.74 方案5(CSI30) 0.95 1.46 1.69 1.78 1.88 方案6 (CSI50) 1.52 2.29 2.65 2.78 2.94 方案7(CSI100) 2.59 3.73 4.28 4.47 4.71 方案8(ELITE) 2.23 2.99 3.29 3.41 3.55 方案9(CEI) 2.19 3.34 3.88 4.07 4.30引自MPOFU,N,C,SMITH ,and E .B.BURNSIDE 1993,J.Dairy Sci76,版权许可。
根据上述,假如借鉴津巴布韦的这9套遗传改良方案,那全国30个以上饲养奶牛较多的城市和大部份规模化奶牛场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应选择方案7,即持续进口和坚持常年使用发达国家优秀验证公牛冻精,这会使这些牛群整体遗传基础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具体来说,如选用适当,大约在6-9年期间能够将其全群遗传基础改良提高到至少相当于美国目前荷斯坦奶牛群体水平的前10%。但对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使用方案7往往需要耗费一定数额的外汇投资,因此不一定是最优的经济效益方案。因此,应采用方案9,即持续进口高育种值胚胎生产种公牛,不经后测直接投入生产使用。这儿的关键是一定要连续引种,切忌间断引种,否则将造成原地踏步、事倍功半的后果。 |
GMT+8, 2023-5-28 14:47 , Processed in 0.02559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