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R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TMR网 门户 奶牛育种 育种知识 查看内容

对建立高产奶牛牛群结构的探讨

2010-7-29 01:1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252| 评论: 0

摘要: 众所周知,调整好奶牛的牛群结构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对解决这一问题尚无统一的方案。我们认为,确定高产奶牛的牛群结构,既是经济管理问题又是育种技术问题。一个奶牛场全部牛中成母牛和后备牛的比例 ...

 

 

众所周知,调整好奶牛的牛群结构是奶牛育种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对解决这一问题尚无统一的方案。我们认为,确定高产奶牛的牛群结构,既是经济管理问题又是育种技术问题。一个奶牛场全部牛中成母牛和后备牛的比例,以及成母牛中年龄胎次的比例,称为牛群的年龄结构;一个奶牛场中核心群,生产群和淘汰群的比例,可称为遗传结构。年龄结构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而遗传结构是牛场的育种潜力。
  为使牛群逐年更新而不中断,成母牛群的年龄胎次应有合适的比例。在一般情况下,12胎母牛占母牛群总数的40%35胎母牛占牛群总数的40%6胎以上占20%。老弱病残牛应淘汰,以保持牛群高产稳产。但是,在调整好年龄结构的同时,还必须考虑适当的遗传结构。本文就建立高产奶牛牛群结构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作以探讨,希与同行商榷。

1 根据头胎牛产奶量制定逐步淘汰计划
  奶牛的头胎产奶量与以后各胎产奶量之间有极强的正相关,评定奶牛的育种价值一般以头胎产奶量为依据。牛群更新率一般为20%25%,每年除因老弱病残或死亡淘汰一部分(约占10%15%),另外10%牛只应根据头胎产奶水平高低来决定,但淘汰工作应逐步进行。如此,淘汰低产牛后,牛群产奶水平可提高多少呢?
  设某牛群头胎产奶量平均为6400kg,标准差δ=600,产奶量的遗传力h2=0.3,根据表1得知[1],当淘汰率为10%时,留种率P90%,选择强度i=0.195,则:选择差s=i×δ=0.195×600=117kg,这时牛群头胎平均产奶量为6400+117=6517kg;遗传进展为R=i×δ×h2=0.195×600×0.3=35.1kg。即下代牛群头胎牛平均产奶量可望达到6517+35.1=6552.1kg。因这种淘汰工作是逐年进行的,因而对牛群产奶水平的提高幅度比上述预计的还要大,可见,这种选择是十分必要的。

1 按留种比例P查选择强度

2 建立核心群
  核心群是带动全群发展的核心,是指导后备牛选留标准的重要依据。从刚完成头胎产奶量的牛群中,根据产奶量高低,选择50%作为预选牛进行体型线性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去掉部分体型不合格的牛,约保留30%的母牛作为核心群。此时核心群中在不同年龄胎次中的比例为12胎占7.5%35胎占10.5%6胎以上占12%,核心群牛除因年老和死亡外,一般不淘汰。
  怎样计算核心群的遗传进展呢?例如,某牛群平均头胎产奶量为6400kg,标准差为δ=600,产奶量的遗传力h2=0.3,根据表1得知,当留种率P=50%时,i=0.798,选择差s=i×δs=0.798×600=478.8kg
  核心群的头胎平均产奶量为6400+478.8=6878.8kg,核心群下一代的遗传进展为:R9i×δ×h2=0.798×600×0.3=143.6kg,下一代牛群头胎产奶量水平可望达到6878.8+143.6=7022.4kg
  因此,从确定牛群遗传结构角度出发,一个奶牛群的组成应为:核心群30%,生产群60%,淘汰群10%
3
 从经济效益角度确定后备牛的留养数
  影响牛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有:牛群平均产奶量,鲜奶价格,鲜奶成本,后备牛培养费等。过去一般奶牛场都是用成母牛折旧费来支付后备牛的培养费,但因物价的上涨,后备牛的培养费比以前要高得多,所以用成母牛折旧费来支付后备牛的培养费是不够的,还必须动用成母牛生产的当期利润[2],[3]。因此,必须以成母牛帐面价格的折旧率及母牛生产当期利润,测算经济承受能力,确定后备牛的留养数。
  设成母牛总数为N,平均单产为A,鲜奶价格为F,鲜奶单位成本为Y,利润总额为S,则:
  S=N×A×(F-Y)
  设成母牛平均帐面价格为D,折旧率为P,折旧总额为Q,则:
  Q=N×D×P
  设后备牛年培养费为T,能够承受的后备牛饲养总数为n,则:
  n=(S+Q)/T
  例如某奶牛场有成母牛1000头,平均单产为7000kg,鲜奶价格为2/kg,鲜奶单位成本为1.85/kg,成母牛平均帐面价格为6500元,成母牛平均折旧率为15%,后备牛年培养费为3856元,后备牛平均投产月龄为26个月,那么,最多能承受饲养多少头后备牛?每年留养多少头犊牛?计算如下:
  成母牛总利润S=1000×7000×(2-1.85)=1050000()
  成母牛折旧费Q=1000×6500×15%=975000()
  后备牛年培养费T=3856()
  可培育后备牛总数为n=(1050000+975000)/3856=525()
  即该场应有奶牛1525头,其中成母牛1000头,占65.6%;后备牛525头,占34.4%,成母牛与后备牛的比例约为21,每年应留养犊牛数为525/26个月×12个月=242头。

4 从育种技术的角度确定后备牛的质量
  牛群每年可繁殖成活犊牛的计算方法:
  设成母牛数为N,产犊间隔为G,犊牛成活率为P,则每年可繁殖成活母犊牛数为:
  n=N/G×365×P/2
  例如,某牛场有1000头成母牛,平均产犊间隔为390天,犊牛成活率为90%,则每年可繁殖成活母犊牛数为:

  1000/390×365×90%/2=421
  可见,每年可繁殖421头犊牛,但实际只能留养242头,留种率只有57.5%;淘汰率为42.5%,那么怎样确定留养的犊牛呢?
  首先,核心群牛的后代,除个别发育不良的外,全部留养。留养数为:300/390×365×90%/2=126头,约占留养牛的52%。其次,淘汰群的后代全部淘汰。淘汰数为100/390×365×90%/2=42

  还有242-126=116头牛,要从甛产群母牛的后代中选择。生产群后代总数为:421-126-42=253头,所以生产群后代的约46%留种。这些牛应视初生重及以后发育情况决定选留。
  为了使牛群总数保持不变,如果每年留养242母头犊牛,就必须更新242头成母牛,以使牛群总数保持动态平衡。故成母牛年更新比例为24.2%。如果加强饲养管理和选种育种工作,每年单产水平还会有所提高。牛场承受培育后备牛的能力也可增加,达到更新率为25%的良性循环,使牛群保持稳产高产。

5 小结
5.1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建立一个持续高产奶牛牛群结构,提高更新率,加速遗传进展,应按本文所介绍的四个方面综合考虑,既考虑其应有合适的年龄(胎次)结构,又要考虑有合理的遗传结构。
5.2
 根据我们的分析,现提出高产奶牛牛群结构组成,供参考。
  年龄(胎次)结构:成母牛66%,后备牛34%。在成母牛中,12胎牛占40%35胎牛占40%6胎以上占20%
  遗传结构:核心群占30%,生产群占60%,淘汰群占10%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 天津 300381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北京:家畜育种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 刘文奇等.中国奶牛,199841215
 3 何员喜.中国奶牛,19986151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德铭斯基 ( draminski )

TMR Inc. ( 京ICP备11012643号 )

GMT+8, 2023-10-5 00:21 , Processed in 0.02935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