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R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TMR网 门户 奶牛保健 兽医相关 查看内容

从湿论治奶牛脾胃病的体会

2010-7-29 01: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922| 评论: 0

摘要: 从湿论治奶牛脾胃病的体会河南省南阳农业学校 李进德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针对奶牛前胃迟缓、真胃炎、慢性肠炎、肠痉挛等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湿论治,常收良效,现将心得体会作一总结。1、病 ...

从湿论治奶牛脾胃病的体会

河南省南阳农业学校 李进德

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针对奶牛前胃迟缓、真胃炎、慢性肠炎、肠痉挛等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湿论治,常收良效,现将心得体会作一总结。

1、病因病机

湿邪所致的奶牛脾胃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因于内者与脾阳不振,身体素虚有关;因于外者与饲管不当,饮食失调,季节环境等有关。二者亦可并存相互作用。湿邪内停最易侵犯脾胃。因脾胃同居中焦,共同主持水谷的受纳腐熟、吸收转输,是水液代谢的枢纽。脾胃强健,水谷水液得以正常的输布和排泄;脾胃功能低下,水谷水液不能正常运转,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聚而为患。因此无论湿邪困阻脾胃,或脾胃功能失调湿邪内生,作为病理产物的湿邪在脾胃病中均是应该重视的。奶牛饮水多,食量大,代谢率高,对环境适应性相对较差,饲养管理稍有不当常致湿浊内蕴,脾失健运,气机失调。

    2、证侯特点

    湿浊的产生和蓄积犹如滴水成洼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多发病缓慢。症见反刍迟滞、采食减少、不思饮水、腹胀便溏、口津滑利或粘稠、口色淡白或红黄、倦怠无力、泌乳减少、被毛无光等。湿邪还可与其它四气相兼,合而为寒湿、湿热、风湿等,也可与虚实交错,使证侯更加错综复杂。但本证的特点是本虚而标实,脾虚与湿盛并存,以脾虚为本;湿邪与寒热混淆,以寒湿为主。

    3、辨证论治 

    湿邪作为脾胃病的重要病因,治疗当以祛湿为中心。祛湿必先健脾,脾气健运则水湿得化;健脾又必须调气,气机调畅则脾胃升降有序。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通降,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调畅脾胃之气机,使脾气健运、胃气通降、升清降浊,则水湿自消。本人常用平胃散、二陈汤、胃苓汤、半夏泻心汤等加减化裁。具体如下:

    31祛湿理气健脾法:用于治疗脾失健运、气滞湿阻证。症见:腹胀便溏、喜食干草、不思饮水、半吃半倒,口津粘而多者。方选:平胃散合二陈汤。药用:苍术、半夏、厚朴、陈皮、茯苓、甘草或白术、厚朴、枳壳、木香、白豆蔻、生姜、甘草等。

    32化湿温中健脾法:用于治疗脾阳不运、水湿内停证。症见肠鸣腹泻、不食不饮、口色淡白、口津滑利者。方选:胃苓汤加减。药用:苍术、厚朴、陈皮、肉桂、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或用二陈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药用:苍术、白术、半夏、陈皮、茯苓、良姜、厚朴、苏梗、白豆蔻、肉桂、麦芽、甘草等。气虚甚者加党参、黄芪、痛甚者加元胡、茱萸。

    33疏肝理气化湿法:用于治疗肝脾不和、气滞湿阻证。症见:食欲不振、磨牙沉吟、口干不饮、不喜精料,腹胀便溏、口色红黄、口津粘稠者。方选:二陈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半夏、陈皮、茯苓、青皮、柴胡、枳壳、厚朴、香附、白术、元胡、川楝、黄连等。湿重加苍术、积热加连翘。

    34苦辛祛湿调气法:用于寒热错杂、虚实互见、气滞湿阻证。症见:采食减少、不思饮水、大便时稠时稀、口津或滑或腻,口色或白或黄、病程长、膘情差。方选:半夏泻心汤合二陈汤加减。药用:半夏、酒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厚朴、大枣等。湿重者加白豆蔻、神曲;湿热重者加大黄、连翘。

    4、用药特点

    41活用平胃散,二陈汤祛邪扶正:水湿困阻中焦,可致脾胃升降失常,治疗必须化湿理气,祛邪助运。尽管湿有寒热虚实之别,皆宜助其转运促其升降。平胃散、二陈汤药少力专。其中苍术、半夏辛温能燥湿,茯苓甘淡能渗湿,厚朴、陈皮、苦辛能利气,甘草甘平能益脾,集温、燥、淡、渗、益脾理气之功,标本兼顾,健脾而不壅滞,燥湿而不助热。虚证可加入补益之品,寒症加入温化之品,湿证加入清化之品。正谓虚实皆可用、寒热加减用。

42健脾运湿宜行而不滞:脾胃之功能以运而不滞,纳而通降为顺。湿邪因脾、脾失健运、为湿邪所致奶牛脾胃病的根本原因,治疗当健脾祛湿助运通降。本人常用平胃散、二陈汤、胃苓汤等酌加薏米、藿香梗、佩兰、白豆蔻等药物,意在通过苦燥、淡渗、芳化等法祛湿醒脾。健脾不等于补脾益气,党芪及四物之类非有明显气虚、血虚证侯时不得误用或早用。对脾虚湿盛患畜,绝不可见其倦怠嗜卧而枉补助邪。健脾之法不在补贵在运,使脾气行而不滞,胃气降而通利、则湿邪得化,精微四布。故严格掌握健脾而不壅滞、祛湿而不伤正的原则、方为祛湿健脾之根本。

43湿为阴邪非温不化:治疗湿证用辛温燥热之剂本是常理,但湿兼多性,因此常用温化法治疗寒湿证,用清化法治疗湿热证。寒湿内蕴者以大剂温燥为主,或加入一味连翘、知母;湿邪久蕴兼有热象者则在温燥的基础上灵活送 加连翘或黄连,或二者同用。热象明显者则燥湿、淡渗与苦寒清化并用,同时施以小量干姜起反佐之功。

5、病案举例

例一:20014月,宛城区董姓畜主一头奶牛,妊娠7个月,第四胎。诉半吃半倒20余天,几经诊治无效。症见:口色淡白、口津量多、沿唇而下、扯丝较长、大便溏薄、瘤胃虚软、轻微胀气。辨证:脾胃寒湿。治则:祛湿健脾,理气和中。方选: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药用:陈皮40g、炒白术80 g、半夏60 g、厚朴70 g、枳壳60 g、苍术60 g、茯苓80 g、神曲60 g、苏梗50 g、甘草30 g。一剂症状减半,再进两剂诸症皆消。

例二:20027月,唐河县李姓畜主一头奶牛,7岁,日产奶40斤。诉该牛身体素虚,常作泄泻,由于天热口渴,狂饮冷井水大半桶而发病,不吃不喝不倒20小时。症见口色青白,口津滑利,腰背拱起,粪便稀薄量少,冲击瘤胃有振水音。辨证:寒湿内滞、气机不畅。治则:温中祛湿、理气健脾。方选:胃苓汤加减。药用:苍术60 g、厚朴50 g、半夏60 g、茯苓70 g、肉桂40 g、良姜40 g、元胡50 g、干姜30 g、猪苓40 g、泽泻50 g、甘草30 g。畜主告说:进药后2小时,该牛排一长尿之后进食反刍如常而愈。癒癒癒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德铭斯基 ( draminski )

TMR Inc. ( 京ICP备11012643号 )

GMT+8, 2023-12-4 10:06 , Processed in 0.01762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