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型牛白血病 一般认为本病可能是生成淋巴细胞的造血组织的癌,是一种非传染性而散发的疾患。所以是与成牛型牛白血病有区别的疾患。按照本病的症状和病变发生的过程,可分为犊牛型白血病、胸腺型白血病和皮肤型白血病3种类型。
[病因] 到目前为止,从3个类型中任何一种都没有检出特有的病毒或其抗体。因此究竟什么原因引起本病尚不清楚。
[症状] 犊牛型:此型发生于生后到6个月龄的犊牛。 其特征是体表淋巴结呈左右对称的显著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为肉质,质地坚硬,在皮下呈可动性,无热感和痛感。临床表现可视黏膜贫血、下痢或臌胀等消化功能的变化,发热、心音亢进、食欲不振以及起立困难等症状。由于咽喉头部的淋巴结肿大压迫气管,病牛表现呼吸困难。出现临床症状后的病程比较快,大部分病牛在30天内死亡。据有关资料报道,这种类型的白血病通过血液进行检查,贫血病例占80%左右,白细胞数增加的占70%左右,淋巴细胞增加的占50%左右,几乎所有病例都出现异常变形淋巴细胞。 胸腺型:此病发生于4个月到2岁的牛。
临床症状:从胸前部直到颈中部,因胸腺肿大而膨隆、心悸亢进、呼吸促迫、颌凹和胸垂部呈冷性浮肿及明显的颈静脉搏动等症状。病牛往往食欲逐渐下降,还出现发烧、下痢、可视黏膜贫血、眼球突出等症状,这类病牛大多经过2—3个月就死亡。据有关资料报道,通过血液检查贫血的占30%左右,白细胞增加的占80%左右,淋巴细胞增加的占55%左右,变形的淋巴细胞占80%左右。 皮肤型:此型发生于1~5岁的牛,主要临床症状为大豆至姆指头大小的荨麻疹样或呈结节性皮肤病变,体表淋巴节或股内侧淋巴节肿大。皮肤病变呈一时性消退,但数月后又复发,出现大小不等的荨麻疹或结节性病变,皮肤增厚或者呈疣状变化,多发生于颈部、躯干部及会阴部位。继而出现体表淋巴肿大、发烧、心悸亢进、可视黏膜苍白、呼吸促迫、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病牛逐渐消瘦。病程比较缓慢,大多经过数月之久据有关资料报道,血液检查所见:50%贫血、60%白细胞数增加、30%淋巴细胞增加以及所有病例都有变形淋巴细胞增加。 从解剖死亡病例或因产后不良而淘杀的病例来看,无论哪个类型其全身各部的淋巴结都有显著的肿大。胸腺型的病例向胸腔内转移的病灶特别明显。另外,皮肤型的病例往往在腹腔内能见到拳头大的肿瘤块。
[防治] 因本病是血癌,所以没有特殊有效的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