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R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TMR网 门户 奶牛保健 犊牛疾病 查看内容

犊牛腹泻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0-7-29 01:4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20| 评论: 0

摘要: 犊牛腹泻是指肠蠕动亢进,肠内吸收不全或吸收困难,致使肠内容物与多量水分被排出体外的一种犊牛疾病。其临床特征是拉稀便、软便或水样便,呕吐,脱水,体重减轻和酸中毒,死亡较快。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以夏 ...
犊牛腹泻是指肠蠕动亢进,肠内吸收不全或吸收困难,致使肠内容物与多量水分被排出体外的一种犊牛疾病。其临床特征是拉稀便、软便或水样便,呕吐,脱水,体重减轻和酸中毒,死亡较快。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以夏末秋初多发,其中3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被称为新生犊牛的杀手。所以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是奶牛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果此时由于营养缺乏或管理不善,则不仅直接给奶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影响到犊牛的生长发育和成年后的泌乳性能。可以说,犊牛腹泻是影响犊牛健康生长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因此,如何预防犊牛腹泻就成了重中之重。它分为营养性(如由牛奶饲喂过量,牛奶突然改变成分,低质代乳品,奶温过低等引起)和传染性(如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腹泻两种。但是,这一分类是人为的,生产实践中往往是由于营养性腹泻或饲养管理不当而使犊牛更易患传染性腹泻。大肠杆菌是引起新生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病因及类型
  致病因素
  免疫力低下
  ①犊牛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其免疫力极低,这时需要依靠初乳提供基本的抗体,以防止犊牛产生应激反应和疾病的发生。但是,由于饲养管理失误,造成初乳饲喂时间过晚,喂量过少或根本不喂,致使犊牛不能获得母源抗体而使免疫力降低,就易导致腹泻的发生。
  ②妊娠母牛营养状况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也影响到初乳的品质。在干乳期,母体必须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供胎儿发育,如果母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必将引起胎儿发育不良,表现为体弱,活力不足,抗病力降低等。血液是乳的来源。母体的代谢紊乱不仅影响血液的变化,也影响到乳汁的品质。有科学家研究发现,犊牛腹泻与初乳中酮体含量增高呈一致关系,表现为初乳酮体量越多,犊牛腹泻发生率越高。
  ③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对胃肠道的作用不可忽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感染常引起犊牛腹泻。如犊牛栏没有空放时间,没有彻底消毒,畜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等因素,都易造成致病菌感染。
  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作用
  不良的环境条件一方面能降低犊牛的体质和抗病力,另一方面能促使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毒力增强,从而导致牲畜发病。犊牛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卫生条件不好,犊牛舍传染性微生物过高,犊牛栏舍阴暗潮湿,光照不足,消毒不严,喂奶不“定时,定量,定人”,奶汁变质,气温骤变,犊牛活动场地泥泞等因素,易造成致病菌感染,常引起犊牛腹泻。另外母牛不洁,使奶汁不卫生,或给犊牛饮喂患乳房炎母牛的乳汁等。
  各种应激反应
  无防风,防寒,防暑,防雨设施,使犊牛突然受冷或受热刺激,引起寒泻和热泻;或是因为噪音过大,饲喂过饱,易导致犊牛消化系统紊乱;另外难产,长途运输,改变环境等应激反应,均可引起犊牛腹泻。
  寄生虫感染
  如犊牛在胚胎期间由母体感染蛔虫,或犊牛与成牛同舍,常易感染球虫病,均可导致腹泻。
  症状犊牛的粪便含水量比正常小牛高出5倍~10倍。粪便有异味,颜色异样(黄色、白色)或因腹泻类型不同,粪便中还可含黏膜和血液。随着疾病的发展,小牛可出现其他症状:厌食(食欲差);粪便稀薄,呈水样:出现脱水现象(眼睛塌陷,毛发粗糙,皮肤无弹性);有怕冷表现(低温);起立迟缓并有困难:不能站立(瘫痪)。严重者腹泻,粪便由浅黄色粥样变淡灰色水样,混有凝血块、血丝和气泡,恶臭,病初排粪用力,后变为自由流出,污染后躯,最后高度衰弱,卧地不起,急性的在24小时~96小时死亡;死亡率高达80%~100%。肠毒血型表现是:病程短促,一般最急性2小时~6小时死亡。肠炎型的表现是:多发生10日龄内的犊牛,腹泻,先白色后变黄色带血便,后躯和尾巴沾满粪便,恶臭,消瘦虚弱,3天~5天后脱水死亡。
  诊断治疗
  1.犊牛腹泻的鉴别诊断
  根据各种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病理变化等可做出初步诊断,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室诊断。
  2.及时合理治疗
  无论腹泻是由何种病原微生物引起,其临床表现大体一致,即脱水,酸中毒和排出稀粪。因此,要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为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①把握两个时机,初期缓泻和适时止泻。缓泻是当病犊排粪迟滞,胃肠鼓胀,或虽排恶臭稀粪但排粪并不通畅时采取的措施。缓泻可应用人工盐、大黄苏打片或石腊油等加适量防腐消毒药内服。止泻适用于肠内积粪已基本排除,粪便臭味不大而仍泻下不止。病犊明显脱水者,可用收敛药如鞣酸蛋白或吸附剂木炭末内服。对于腹泻时间较长,粪便虽有恶臭味,并混有脓血时不宜用泻剂,也不宜止泻,应当着重消炎和补液解毒。
  ②坚持三个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③加强四项措施。消炎,强心,补液,护理。实践证明,补充体液防止犊牛脱水,会大大提高治愈率。补液要注重抓住“早”和“足”两个环节,即早补液补足液。每日3次~4次每次1500毫升~3000毫升,并注意补碱,当发生酸中毒时,在输液时加入1.1%氯化钾100毫升,可解除犊牛低血钾症,提高治愈率。
  ④注意中西医结合。对于饮食性腹泻(伤乳泻)可用焦三仙10克,枳实、厚朴各6克,栀子、黄芩各9克,水煎灌服,并绝食或减食8小时~12小时。对犊牛副伤寒、大肠杆菌感染等宜用葛根、黄连、黄芩各10克~15克,乌梅(去核)、诃子、姜黄各10克,车前子40克,甘草5克水煎灌服。配合消炎补液。对于病毒性腹泻可用苍术10克,厚朴、陈皮、干姜、白术、茯苓、泽泻、猪苓各9克,甘草6克,诃子5克水煎取汁灌服。配合强心补液。此外,后海穴(肛门与尾根间的凹陷处)注射10毫升~30毫升黄连素也有较好疗效。亦可取母牛血液100毫升~20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或用20毫升~30毫升一次皮下注射。
  防治措施
  对危险因素的及早察觉有助于腹泻的早期预防和诊断。如能早期诊断并能配合防治措施,犊牛临床型腹泻和死亡率会急剧下降。
  早期发现
  通常小牛食欲很好,小牛生病的第一征兆可以在饲喂时察觉到,如果小牛食欲差或无饥饿感,就意味着有毛病,如并发下列症状可能会发生腹泻,鼻口干燥,鼻孔流浓涕,粪便干硬,体温升高(肛门温度高于39℃)。若发现小牛食欲差并出现上述任一症状,应减少牛奶喂量,喂补液盐加温水,并找兽医早期治疗。
  另外良好的管理措施和消除致病的危险因素是降低犊牛腹泻的最好办法,在生产实践中应注意以下诸多因素。防止犊牛受潮和寒风侵击,乱饮脏水,以减少病原菌的入侵机会。冬春注意保暖,防寒,防潮湿,勤换垫草。对怀孕母牛要加强产前产后的饲养和护理,犊牛及时吮吸初乳,饲料配比适当,勿使母牛饥饿或过饱,断乳期饲料不要突然变化。
  应将腹泻小牛与健康犊牛完全隔离
  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
  怀孕母牛,特别是妊娠后期母牛饲养管理得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初乳的质量及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因此,对妊娠母牛要合理供应饲料,饲料配比要适当,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勿使饥饿或过饱,确保妊娠母牛有良好的营养水平,使其产后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以满足新生犊牛的生理需要。母牛临产时用温肥皂水洗去乳房周围污物,再用淡盐水洗净擦干。有条件的奶牛场或养牛专业户,可于产前给母牛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冠状病毒疫苗等,以使犊牛产生主动免疫;要保证干草喂量,严格控制精料喂量,防止母牛过肥和产后酮病的发生,以减少犊牛中毒性腹泻出现的可能;牛舍要保持清洁、干燥,母牛要适当运动;产房要宽敞,通风,干燥,阳光充足,消毒工作应经常持久;产圈和运动场要及时清扫,定期消毒,特别是对母牛产犊过程中的排出污物和产后母牛排出的污物要及时清除;牛舍地面每日用清水冲洗,每隔7天~10天用碱水冲洗食槽和地面;凡进入产房的牛,每日刷拭躯体1次~2次,用消毒药对母牛后躯进行喷洒消毒,使牛体清洁。产后观察母牛是否发生乳房炎,母牛发生乳房炎应及时换乳,口服温红茶水100毫升~200毫升,喂乳减半加链霉素100毫克,一天一次,同时肌肉注射痢菌净0.1毫升/千克,一天两次。对严重脱水病畜进行相应的输液治疗,效果显著。
  加强对犊牛的护理
  (1)做好接产准备。对接产用具用消毒药浸泡消毒。犊牛出生后擦干全身,做好保温工作,以防着凉。特别是冬季,新生犊牛应放入专用封闭舍内饲养数日再转入犊牛舍。脐带距腹部约5厘米处剪断,断端用10%的碘酊溶液浸泡半分钟~1分钟。犊牛在运送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驱赶动作不能粗鲁,以减少应激反应。
  (2)犊牛出生后应及时喂足初乳,以使犊牛尽早获得母源抗体,这是预防犊牛腹泻根本而有效的方法。犊牛出生后半小时~1小时内喂足初乳。犊牛出生后12小时内应喂给4升高质量的初乳,第1次饲喂初乳2升,间隔12小时再饲喂2升。
  (3)严格管理,做到“四定、四看”,即喂奶做到定温、定时、定量、定饲养员;饲养员对犊牛要看精神、看粪便、看吃食情况、看体温变化;乳温恒定,不能忽高忽低;喂乳时间固定,不能忽早忽晚;喂量固定,不能忽多忽少;要选择有经验的饲养员管理犊牛,要固定人员,不能随时更换。严格消毒、严禁喂变质奶。出生后第一天肌肉注射麻黄碱0.3克,可以预防消化不良性腹泻。
  (4)保证饮乳卫生和饮乳质量,严禁饲喂劣质牛乳和发酵、变质、腐败的牛乳。饲喂发酵初乳能有效预防犊牛腹泻。初乳发酵和保存的最适温度为10℃~12℃。每天可加入初乳重量1%的丙酸或0.7%的醋酸作为防腐剂。将初乳和牛奶加热到36℃~38℃后饲喂。
  新生犊牛最好圈养在单独畜栏内,在放入新生犊牛前犊牛栏必须消毒并空放三周,防止病菌交叉感染。
  (5)对犊牛舍和奶具定期消毒,保证清洁卫生。犊牛舍每天清扫1次,每星期消毒2次。冬季褥草及时更换,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奶具用完后用清水清洗干净,再用消毒水冲洗或浸泡,下次使用时先用消毒药水冲洗干净。
  (6)对于细菌、病毒所导致的流行性腹泻,除做好上述预防工作外,还可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注射疫苗进行预防。
  (7)犊牛在断奶过程中也容易发生腹泻,所以要做好乳和料的衔接工作。
  补喂干草
  犊牛出生后第8天,开始饲喂干草。早期补喂干草,能促使瘤胃早期发育,防止舔食脏物。
  补喂精料
  犊牛生后15天左右,开始训练吃精料。初喂时可磨成细粉,与食盐、骨粉等矿物质饲料混合,涂擦犊牛口鼻,教其舔食。喂量由最初的10克~20克,增加到数日后的80克~100克,一段时间后,再喂混合好的湿拌料。2月龄犊牛湿拌料喂量每天可增加到50克。
  补喂多汁饲料
  一般犊牛出生后20天开始饲喂。在混合精料中,加入切碎的胡萝卜或甜菜、幼嫩青草等。最初每天20克~25克,以后逐渐增加,到2月龄时可增加到1.0千克~1.5千克。
  补喂抗生素
  犊牛出生后3日龄~30日龄,可每天补喂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下痢。
  补铁补硒
  给犊牛补铁,除了有效预防贫血外,还能预防腹泻、拉稀等疾病;采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制剂预防治疗腹泻,效果显著。
  诊治体会
  在治疗犊牛腹泻过程中常存在以下问题
  1.滥用抗菌素问题。当前治疗动物疾病,滥用抗菌素的现象普遍存在,治疗犊牛腹泻更是如此。治疗的成败,决定于诊断是否正确。引起犊牛腹泻是多因素的,犊牛腹泻与病毒有关的占70%,与大肠杆菌有关的占29%。所以治疗该病应该在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并要使用合理的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各种副作用的发生。
  2.输液时要正确选择溶液。现在输液所用的溶液,基本分为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两种。电解质溶液有生理盐水和复方生理盐水;非电解质溶液有5%葡萄糖,也称等渗糖,10%糖、25%糖、50%糖为高渗糖。该病正确的溶液选择是:生理盐水2份,5%葡萄糖1份,一次静注。同时要按“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输液。
  3.存在强迫进食问题。当犊牛拒食,畜主非常着急,于是抓住犊牛强迫灌奶,虽利弊各有其说,但笔者认为还是不要强行灌食为好。因为犊牛病初拒食,是一种保护性反应。这时采取禁食,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所以在禁食期间不给犊牛任何食物,包括饮水。一切液体均由静脉供给,直至犊牛食欲增强、吃奶饮水增进后,切忌暴饮暴食,应限量或少量多次饮喂,以免造成胃肠负担,使病情反复。早期应饮用口服补液盐水,对犊牛腹泻疗效显著。口服补液盐处方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温开水1000毫升。口服量为每千克体重50毫升~150毫升或自由饮用。
  治疗该病的几点建议
  1.及时补液,注意电解质紊乱。补液时根据脱水程度确定补液量,确定脱水性质选择溶液。如低盐性脱水选择生理盐水为主,如高盐性(高渗性)脱水,选择5%葡萄糖为主,以平衡电解质维持血液渗透压。脱水严重,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用碳酸氢钠碱性药去纠正。对轻微酸中毒,补电解质溶液即能改善肾功能,肾脏即能调节酸碱平衡,故不用再输碳酸氢钠。
  2.必要时选用糖皮质激素类药。为了减轻毒血症,应该早期、短程、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临床常用地塞米松治疗各种严重感染、过敏性休克及引产。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5毫升~1毫升。
  3.不要忘了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抗炎,抗过敏,解毒,增强抗病力等作用。据报道,维生素C缺乏也是引起初生动物腹泻的原因之一。
  4.提倡选用中草药制剂。如系病毒感染,临床选用双黄连、板蓝根、黄芪注射液等中草药制剂。必须用抗菌素时,在未作药敏试验之前,也可选用中草药制剂或酌情选用磺胺嘧啶钠、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
  5.全面周到的护理是康复的保证。将应激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提供高质量的营养支持,给予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和应用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缩短病程。
  6.从犊牛腹泻病症来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论是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及其他营养性病腹泻,关键因素在于饲养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分析病因诊断治疗,找出防治措施,做到科学饲养,规范化生产,减少此病的发生,才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作者:李长梅;谭志伟;梁红册(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德铭斯基 ( draminski )

TMR Inc. ( 京ICP备11012643号 )

GMT+8, 2023-10-4 15:31 , Processed in 0.02398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