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R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TMR网 门户 奶牛保健 产科疾病 查看内容

奶牛胎衣不下病因及防治效果

2010-7-29 01: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279| 评论: 0

摘要: 奶牛分娩后,胎衣在8-12h内不能自然完全脱落者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我国的发病率通常在l2%-30%,有些报道高于50%以上。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该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降低胎衣不下发病率和 ...

 奶牛分娩后,胎衣在8-12h内不能自然完全脱落者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我国的发病率通常在l2%-30%,有些报道高于50%以上。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该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降低胎衣不下发病率和正确处理胎衣不下,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和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南京市西岗奶牛场奶牛胎衣不下病因进行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旨在减少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提高奶牛业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该奶牛场2004年2-5月份分娩的246头荷斯坦奶牛。
            1.1.2 实验药物与器材。
               
            VD注射液(0.5mL×10),缩宫素注射液(1mL×10),高热能饲料及VA、VD、VE添加剂,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10mL×5),益母草膏,红糖,麸皮,食盐,土霉素,生理盐水,利凡诺,注射器,一次性手套,导管。
            1.2 方法
            1.2.1 预防
            1.2.1.1 产前30d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 20mL。
            1.2.1.2 产前15-20d适量增加高热能饲料及VA、VD、VE添加剂(每天50kg混合料中加入5g,充分拌匀)。
            1.2.1.3 产前l0d注射VD(0.5mL×10)1盒。
            1.2.1.4 产前保持母牛适当的运动,每天不少于6h,临产前将母牛拉到产房,保障其安静、舒适的环境。
            1.2.1.5
            产后及时饲喂益母草膏250g,红糖500g,混合温水500mL,并给予20℃温麸盐水:麸皮0.5kg,食盐l00g,水15~20L,让其自由饮用。
            1.2.1.6
            产前30min内注射缩宫素注射液(1mL×15),若胎衣不能及时排出,则每间隔1h继续注射缩宫素注射液(1mL×10),最多3次。
            1.2.2 治疗
               
            对产后12h胎衣仍不排出或不能完全排出者,用土霉素5~8g,利凡诺少许,混合生理盐水500mL,进行子宫灌注。隔天一次,4d为一个疗程,直至胎衣排出。为预防继发感染,在一个星期内尝试用捻转的方式将胎衣旋出,但不可机械性硬拉。若此时胎衣已排出,还需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灌注1~2次,以便进一步清洗,净化子宫。
            1.3 数据处理
               
            对246头分娩的荷斯坦奶牛按其既住病史,配种时间,产犊胎次,产犊过程和犊牛的初生体重等进行统计、分析。对调查所获得的全部数据均采用t检验,以比较差异的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奶牛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
            2.1.1胎次与胎衣不下的关系
                针对246头分娩奶牛,按其产犊胎次的不同,分成三个阶段分别统计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情况,见表l。
            表1 不同胎次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情况
                  胎次分娩母牛头数胎衣不下头数发病率(%)
                  1~2胎12675.56
                  3~4胎881112.50
                  5胎以上32618.75

            
               
            由表1看出:随着胎次的增加,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中,l~2胎与3--4胎、3-4胎与5胎以上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1~2胎与5胎以上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可见,胎次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2.1.2犊牛初生体重与胎衣不下的关系
                犊牛初生体重划分为三个段,统计分析各段的胎衣不下发病率,见表2。
            表2 生产不同体重犊牛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情况
                  体重分娩母牛头数胎衣不下头数发病率(%)
                  30kg以下5123.92a
                  30~40kg116108.62ab
                  40kg以上791215.19b

            
               
            由表2看出:随着犊牛初生重的增加,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中,30kg以下组与30~40kg组、30~40kg组与40kg以上组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30kg以下组与40kg以上组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可见犊牛的初生体重与胎衣不下的发生有关。
            2.1.3 妊娠时间与胎衣不下的关系
                现将母牛妊娠时间划分为三个时期,统计分析各时期的胎衣不下发病率,见表3。
            表3 妊娠时间与奶牛胎衣不下发病情况
                  时间分娩母牛头数胎衣不下头数发病率(%)
                  270d以下34823.53
                  270~285d16363.68
                  285d以上491020.40

            
               
            由表3看出:妊娠时间在270d以下的奶牛与285d以上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两者与正常妊娠期的奶牛(270d~285d)胎衣不下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母牛妊娠时间与胎衣不下有关。
            2.1.4 异常分娩与胎衣不下的关系
               
            母牛异常分娩包括难产、死胎、流产、双胎等。异常分娩虽在生产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危害极大。现归类分析受其影响所造成的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见表4。
            表4 异常分娩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情况
                  类别分娩母牛头数胎衣不下头数发病率(%)
                  难产21628.57
                  死胎6233.33
                  流产3266.67
                  双胎11100
                  正常215136.00

            
               
            由表4看出:异常分娩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相对正常分娩的奶牛发病率(6.0%)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母牛异常分娩与胎衣不下的发生有关。
            2.2 防治效果
            2.2.1 预防效果
                对2004年2-5月份246头待分娩的母牛,产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旨在控制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其效果如表5。
            
            
            
            表5 南京市及牡丹江市两奶牛场奶牛胎衣不下预防效果比较
                  月份分娩母牛头数胎衣不下头数发病率(%)
                  南京市牡丹江南京市牡丹江南京市牡丹江
                  26210272011.2919.61
                  385988259.4125.51
                  469665167.2524.24
                  5309242113.2322.82
                   24635824829.7622.90

            注:牡丹江市三道牧场数据为1994-1997年2~5月份平均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
               
            由表5看出:南京市某奶牛场2004年2~5月份246头分娩母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为9.76%,与牡丹江市三道牧场1994-1997年2-5月份平均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25.14%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对控制奶牛胎衣不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有效率达91%左右。
            2.2.2治疗效果
               
            据资料显示,采用常规治疗,胎衣排出平均时间为4.7d,更长者5-7d。对该牛场24例胎衣不下的奶牛,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治愈效果如表6。
            表6 治疗后奶牛胎衣排除时间
                  项目头数排出时间
                   91~3d
                   144~6d
                   17d以上
                  合计/平均244.2d
                  治愈率(%) 100

            
                由表6看出:在预防的基础上,对奶牛胎衣不下采取及时的治疗,胎衣排出平均时间为4.2d,治愈率达100%,效果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3.1病因分析
            3.1.1胎次与奶牛胎衣不下发生有关
               
            这可能是由于经产母牛,特别是5胎以上的母牛,因年龄和胎次的增多,奶牛的生殖机能逐渐减退,子宫弹力逐渐减退,产后子宫肌收缩能力减弱而造成胎衣不下。
            3.1.2 犊牛的初生体重与胎衣不下的发生有关
                可能因为胎儿过大,产程过长,产时用力过度,造成子宫收缩乏力,迟缓,致使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部分地或全部地不能分离而发生滞留。
            3.1.3 母牛妊娠时间与胎衣不下的发生有关
               
            因为妊娠时间短,子叶尚未发育成熟,激素诱导早产,引起子宫分离机能紊乱,出现分离障碍,妊娠时间长,主要由于缺乏VA,肾上腺垂体发育不全或子叶提前退化,造成胎衣不下。
            3.1.4 母牛异常分娩与胎衣不下的发生有关
               
            因为胎衣正常排出是由于胎盘细胞膜破裂,释放出水解酶,使子宫内的子叶和胎盘发生生理性坏死,从而分离了胎盘与子叶,一切不正常的分娩可能失去这种机能,造成胎衣不下。难产和双产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偏高,是由于分娩时间过长,在分娩过程中母牛机体的内分泌机制发生紊乱,雌激素分泌不足,再者母牛用力过度而衰弱,产后子宫收缩微弱。分娩时间延长,子宫阜和子叶组织胺含量和浓度增加,致使母体胎盘与胎儿胎盘发生水肿,而引起胎衣不下。流产或死胎时,胎盘上皮未及时发生变性,雌激素不足及孕酮含量高而引起胎衣不下。
            3.2 预防措施
            3.2.1补硒
               
            该场奶牛产前均注射亚硒酸钠VE20mL。据调查,江苏省属于缺硒地带,各种饲料的硒含量均较低,而缺硒地区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是非缺硒地区的2.5倍。因为硒与VE具有协同作用,能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免受过氧化物损害。而且对奶牛的正常繁殖功能有重要作用,还可预防奶牛子宫炎、乳房炎和卵巢囊肿等病。
            3.2.2补磷、钙、糖
               
            产前注射VD可有助于磷钙的吸收,饲喂高能饲料及VA、VD、VE添加剂,补充矿物质,均能增强母畜体质。产后饲喂益母草能去瘀生新,红糖能扶补虚,都有利于奶牛胎衣的排出。因为血磷、血钙、血糖可维持神经肌肉的难常兴奋性,是肌肉收缩物质的抑制剂。奶牛分娩是一种强烈虚激,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和矿物质。产后奶牛非常虚弱,易导致磷、钙、糖的负平衡,在围产期钙的吸收有限,胎儿的发育亦需大量的矿物质,奶牛分娩后,机体若出现血磷、血钙、血糖的降低,势必影响母牛生理机能,致使子宫收缩无力,影响胎衣排出。另外,VA具有成骨作用,可预防奶牛产后瘫痪,产奶量下降,犊牛佝偻,VD可缓解奶牛应激,VE可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益母草膏与红糖还有利于预防子宫炎症、产后衰竭、酮病和生产瘫痪等病。
            3.2.3注射缩宫素
               
            奶牛胎衣不下一般认为是由于产后平滑肌收缩无力或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发生粘连所致。缩宫素可选择性兴奋子宫,加强平滑肌的收缩。若产后及时(24h内)大剂量肌注,可使子宫肌的张力持续增高,促进胎衣排出,降低发病率。其对奶牛产后出血,子宫复原不全,也有着很好的预防效果。
            3.2.4 人为控制产犊季节
               
            产犊季节与胎衣不下也有关系,一般夏季偏高,因为夏季湿度大,天气闷热,牛体表散热能力弱,导致母牛在高温环境中呼吸困难,采食量减少,体质虚弱,产前营养不足,致使气血两亏,而易于胎衣不下。此种因素可人为控制,不会对奶牛的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在不影响奶牛均衡发展的情况下,尽量避开炎热季节产犊,必须夏季产犊的,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不使临床母牛消耗过大,加强怀孕母牛的饲养管理,特别是年老和高胎次奶牛,保证奶牛健壮。
            3.2.5合理规划经产奶牛群的结构
               
            据报道,胎衣不下发病率随着产犊间隔的延长而呈正相关,上胎胎衣不下者,再次分娩时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显著升高。为防止这一系列的问题而引起的胎衣不下发病率提高,该奶牛场采取了规划经产奶牛群的合理结构这一措施。该场的大体比例是:1~2胎占45%,3-4胎占35%,5~6胎占15%,7胎以上占5%。又制定了适当的淘汰率,即经产奶牛的淘汰率为15%
            -20%左右。这样的结构同时还可以减少繁殖和兽医方而的其他疾病的发生率。
            3.2.6减少应激
               
            在胎衣排出的过程中,母畜子宫的收缩,可将胎儿和母体胎盘的大量血液挤出,减轻绒毛和子宫黏膜腺窝的张力,绒毛易从腺窝中脱离。应激则会抑制子宫的收缩。因此设置产房,让分娩母牛干预产期前5d进入产房,在较安静的环境下产犊,减少应激,降低胎农不下的发病率。其中产房要安静、舒适、没有贼风,奶牛不上夹,自由活动,专人护理,尽量使其自然生产,分娩后尽早将母牛赶起。
            3.3 治疗注意事项
            3.3.1子宫内灌注土霉素时,应保持清洁,可用新洁尔灭给导管消毒,用0.1%的高锰酸钾擦洗外阴和会阴,以避免医源性带入条件性致病菌。经治疗,多数胎衣均可白动脱落,但对于不能自动排出者,可在一星期内用捻转的方式拉露在外面的胎衣,将胎衣除掉。但要注意,不能粗暴地清除胎衣,否则会造成子宫和阴道的损伤。
            3.3.2手工取出滞留胎衣的方法一般不可取,尤其在产后72h内应尽量避免采取这种方法。因为此时滞留的胎衣仍紧粘于母体宫阜上,手工剥离会对子宫造成较大的危害,增加子宫内膜的损伤,进而可导致子宫严重的感染。
            3.3.3据国外报道,胎衣滞留后,母畜的繁殖率受影响。把产犊时间延长、淘汰率升高、产奶量减少及兽医治疗累计起来进行经济核算,显示胎衣不下发病率为6.6%的100头母牛的奶牛场,每年因胎衣不下造成的损失为471英镑,而发病率达30%的“问题牛场”,每年的损失足2139英镑,其差异极显著(P<0.01)。所以,从经济角度考虑,预防性治疗是正确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德铭斯基 ( draminski )

TMR Inc. ( 京ICP备11012643号 )

GMT+8, 2023-5-28 15:34 , Processed in 0.02354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