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胎衣不下一般是指奶牛在产后12—24小时内胎衣不能完全自由排出者。它是奶牛的常见病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此病在一般奶牛场中发病率为10—25%,有些地区高达40%以上。胎衣不下是影响奶牛繁殖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1、胎衣不下的危害 据大量资料报道,胎衣不下患牛中,有80%以上牛只会继发感染子宫内膜炎,结果导致奶牛产后发情延迟和配种次数增加。研究表明,奶牛不孕症与胎衣不下的有关因素符合率高达70%以上。 胎衣不下者有40%以上牛只会继发感染乳房炎及产后代谢病,产奶量下降,淘汰率增加。 2、胎衣不下的原因 (1)生理因素 胎衣不下具有遗传性,即此胎发生的,下胎发病的概率会增加 初产牛难产会使胎衣不下的发病危险程度提高3—4倍,产双胎和胎儿过大的牛只发病率也会增加;胎衣不下与奶牛产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即产奶量高的牛易发病。 (2)病理性因素 早产、难产及其它一些不正常分娩情况(如子宫扭转、积水等)会增加胎衣不下。 子宫收缩乏力、弛缓的牛只会增加发病率。牛的胎盘属于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的混合型。 收缩无力造成胎盘不易脱落。 子宫炎症而引起胎盘粘连:如子宫炎、布氏杆菌病等感染,引起子宫内膜及胎盘发炎,继而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造成胎衣不下。 (3)管理性因素 各种应激(特别是热应激)会增加发病率,即夏季发病率最高。 没有专门的产房,牛只分娩环境差和不适当的助产均会增加发病率。 栓系饲养,牛只在产前产后运动少。 (4)营养性因素 这是影响奶牛胎衣不下的最主要因素,主要是奶牛产前的最后6—8周(即干奶期)的饲养日粮。某些阶段日粮的能量、蛋白质、钙、磷、硒、碘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的缺乏、过量或不平衡,都与胎衣不下有关。 产前能量过剩:主指干奶前2—3月(泌乳末期),此期能量转化为体膘效率高达70%,如在此期供给过多的能量,膘情过好,极易造成产前奶牛肥胖综合症(脂肪肝、采食量下降)及胎儿过大,造成产 后奶牛采食量下降、难产和胎衣不下。应在泌乳末期控制好膘情,高者应减喂精饲料,多喂干草。 产前能量不足:主指泌乳末期和干奶期,供给奶牛的能量不足,使奶牛膘情太差,奶牛身体虚弱,再加上分娩应激,无力排出胎衣,极易发生产后胎衣不下。故在此情况下应适当增加精饲料,提高日粮营养浓度。 蛋白质不足:主指奶牛产前低蛋白会提高胎衣不下率。据有关资料报道:干奶期饲喂含8%粗蛋白的日粮,胎衣不下率可高达50%,而把日粮粗蛋白提高到15%,则胎衣不下率降为20%。 产前15—20天:此期如采用高钙、低镁或高阳离子盐日粮,会大大增加产后产乳热的发病率,造成胎衣不下。故应一是采用低钙日粮,造成钙的负平衡;二是采用在日粮中添加阴离子盐,不加缓冲剂,以酸化日粮,降低血液ph值(ph值以6.2—6.8为宜),刺激甲壮旁腺素在产前释放,提高钙磷的吸收率,减少产后产乳热的发生,使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下降,增加奶牛采食量,为产后奶牛健康、高产、稳产及正常的繁殖性能打下基础。 维生素A:VA是动物正常的生长发育、精子生成、卵泡发育以及上皮组织的生长都需要的。若VA缺乏,对繁殖的影响主要为流产、胎衣不下发病率的升高。产前补喂VA会减少胎衣不下。 维生素E:VE是一系列叫做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脂溶性化合物总称,是细胞抗氧化剂。若VE缺乏则易造成胎衣不下及卵泡发育差。患胎衣不下的奶牛产前2周血浆内总抗氧化剂水平要低于无胎衣不下的正常奶牛。在日粮中添加抗氧化剂以满足奶牛需要非常关键。 维生素D:VD主要是通过对影响钙的吸收进而影响胎衣不下的。 硒:硒是细胞抗氧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成分,维护正常的繁殖机能。缺之则易造成胎衣不下、子宫炎症。 碘:碘主要是合成调节能量代谢的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氮酸所必须的物质,促进VA的合成。缺乏易造成胎儿发育受阻及死亡,胎衣不下升高。 3、胎衣不下的治疗 根据胎衣不下牛的情况,治疗可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1)药物治疗 ①全身用药,静脉注射20%葡萄糖酸钙、25%葡萄糖液各500ml,每天1次。1次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100国际单位。 ②激素疗法:1次肌肉注射催产素50—100国际单位,或肌肉注射乙烯雌酚15—30mg。 ③子宫注入抗生素,将青霉素每公斤体重2万单位、土霉素2g或金霉素1g,溶于250ml蒸溜水中,一次灌入子宫,隔天一次,经5—7天,胎衣会自行脱落。 (2)手术治疗 手术一般在36—72小时进行,胎衣易剥离的牛,采用剥离手术,若不易剥离,不能强硬剥离,剥离后,应向子宫内灌入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或防腐消毒药液,每天一次,连用2—3次,防止感染 4、预防措施 从以上病因中可以看出,除了日粮蛋白质、能量以外,日粮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建议广大奶牛饲养者应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预防奶牛胎衣不下等疾病,增强奶牛体质,提高奶牛产奶量。 |
GMT+8, 2023-10-4 14:05 , Processed in 0.02597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