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中1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极其复杂,通常分隐性型、临床型和慢性乳房炎3种。其中隐性乳房炎在临床上无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但可引起奶产量减少、乳品质下降,是乳房炎中发病率最高、经济损失最严重的l类,这类乳房炎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临床型乳房炎的乳房和乳汁有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发病急,如及时对症治疗多能治愈,这里不讨论前2者。如果急性乳房炎得不到及时治疗或由于持续感染,会使乳腺组织渐进性发炎而发展成慢性乳房炎。当慢性乳房炎经多曰药物治疗无效而表现出病牛食欲和精神正常,奶产量严重下降;用手触摸感染乳房时,无热痛感;按压时,牛亦无疼痛感觉但可感觉到乳房有大小不一的肿块,这时要考虑病牛可能患有慢性化脓性乳房炎。近2年来,我们接诊了3例患慢性化脓性乳房炎病牛。现将对该病的诊疗方法详细介绍如下,供兽医临床工作者参考。 1 病情介绍 2 诊疗 2) 良好的麻醉和确实的保定是穿刺诊疗进行的前提,这样可以避免病牛因疼痛、躁动不安而给诊疗带来麻烦。在麻醉过程中,如术者对尾椎硬膜外麻醉难以掌握,可以进行全身浅麻醉配合后海穴注射3%盐酸普鲁卡因溶液20札进行后海穴封闭,但效果不如前者,因为后海穴封闭对分布于乳房前部的神经作用不大。 3)穿刺乳房内脓肿时,一定要待脓肿成熟后才能进行,否则治疗不彻底而易复发。脓肿成熟的特征为脓腔局限化、体积不再扩大、触摸无热痛感、浅在脓腔用力按压有时有波动感且病畜无任何症状。穿刺时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针头一旦污染,会把细菌接种到健康的乳腺组织而扩大感染范围。针头一旦穿刺入脓肿腔内,将其留置于脓腔内,后连接上注射器灌注药物冲洗,这样可以减少因针头的反复进出而感染的机会。冲洗脓腔时,使用3%双氧水可以将坏死组织碎片和脓汁内的细菌充分溶解使之液化而变成稀薄的液体排出,可以加快脓肿腔的消解、吸收。 4)穿刺诊断在确诊慢性化脓性乳房炎时尤为重要,但注意其适用范围。当乳房红、肿、热、痛且病牛体温升高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时,禁用穿刺诊断,因为此时奶牛患有急性乳房炎,穿刺诊断容易造成感染灶扩散而加重病情。此时应该尽早采集乳样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以对症治疗。在药物治疗时,乳房灌注配合全身用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治疗。 5)对于乳房内较浅在的脓肿,可以采用上述治疗方法治愈。3例病牛中有2头的脓肿较浅在,而另外l头的脓肿在乳腺组织深部。这种情况下,1次处理难以治愈,而需要多次排脓冲洗才能治愈。我们前后共穿刺3次,每2 d 1次,脓腔越来越小而最终治愈。有人主张采用手术疗法将脓肿完整摘除,我们认为此法尽管可以根治脓肿,但因乳腺组织血管丰富而手术出血多、创伤大、愈合慢且治疗费用大,所以我们不提倡此法。 6)慢性化脓性乳房炎多是由于急性乳房炎转化而来,因此,当临床上药物治疗时间较长而收效甚微时,应停止药物治疗,而考虑穿刺诊断进行局部处理。 |
GMT+8, 2023-6-6 03:41 , Processed in 0.02547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