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克拉玛依市农牧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摘 要:用兰州乳房炎检测试剂(Lanzhou mastitis test,LMT)对克拉玛依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70.43%(543/771)。对543份阳性牛乳样品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发现,阳性乳样品中细菌分离率达89.13%(484/543),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和棒状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多为几种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关键词:隐性乳房炎;致病菌;分离鉴定;奶牛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最常见的四大疾病之一,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2]。牛奶制品中携带的病原菌也会给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34]。虽然国内外的学者都在积极寻找有效措施来控制奶牛乳房炎,但成效不大,尤其是奶牛隐性乳房炎(又称亚临床乳房炎)病因复杂,隐蔽性强,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据报道,美国、日本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62.1%[5],而我国为50%~80%,并呈上升趋势[68]。由此可见,我国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感染率高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多病因性疾病,分为三种疾病决定子,即病原、环境以及宿主。为了预防奶牛乳房炎,已经采用了许多较为先进的模型,例如五要点计划,使隐性乳房炎显著减少[9]。新疆克拉玛依地区规模化奶牛场规模较大,设施较为先进。对场内发生的显性乳房炎曾采用不同方法治疗,但因一些耐药菌株的出现,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由于缺乏奶牛隐形乳房炎以及优势致病菌种类的资料,给防控带来了困难。该文在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分析该地区优势致病菌的种类,以寻求最佳的控制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动物 被检泌乳期奶牛771头,来自新疆克拉玛依地区规模化奶牛场所属3个奶牛养殖基地。 致病性试验动物为昆明系小鼠,雌雄对半,体重20 g~22 g,由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仪器、试剂及培养基 兰州奶牛乳房炎检测试剂(LMT),批号20050325,购自中国农科院畜牧与兽医研究所药厂。 生化鉴定用微量发酵管,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葡萄球菌生化微量鉴定管(凝固酶、硝酸盐还原、麦芽糖、蕈糖、甘露糖、木糖、蔗糖、核糖、乳糖、果糖、甘露醇、木糖醇、尿素酶),批号20051028;链球菌生化鉴定管(血清菊糖、甘露醇、乳糖、棉子糖、葡萄糖、水杨素、蕈糖、淀粉、明胶、七叶苷、65 g/L高盐肉汤、美蓝牛奶、马尿酸盐、pH 9.6肉汤、CAMP),批号20051020;肠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分解葡萄糖产气、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靛基质、甲基红、枸椽酸盐、硫化氢、尿素、运动力),批号20050618。50 mL/L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普通琼脂、营养肉汤、血清肉汤、沙堡弱氏葡萄糖等生化培养基及试剂按常规方法配制[10]。 其他常规实验室器材由新疆农业大学兽医病理研究室提供。 1.3 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及乳样采集 用温水清洗乳房,2 mL/L新洁尔灭消毒乳房,用750 mL/L的酒精溶液消毒乳头,带灭菌手套进行人工挤乳,弃去前三把乳汁[11],分别将4个乳区2 mL左右的乳汁挤入相应的乳汁检验盘中,倾斜加入1∶3稀释的LMT试剂2 mL,水平晃动,使乳汁与检测试剂充分混合,10 s后观察,并判定结果。阴性(0~20万个体细胞数)混合物呈液状,盘底无沉淀物;可疑(15万~50万个体细胞数)混合物呈液状,少量絮状物,摇动后消失;弱阳性(40万~100万个体细胞数)有明显絮状物或沉淀产生;阳性(80万~400万个体细胞数)絮状物或沉淀黏稠不易流动;强阳性(350万个以上体细胞数)混合物几乎完全形成胶状不能流动。 选取LMT检测阳性牛,以无菌操作采集每个乳头的奶样品10 mL,置无菌小玻璃瓶中加盖,标明牛号、乳室、日期,送检。经LMT普查、筛选,共采集隐性乳房炎阳性乳样品543份,供实验室细菌分离与鉴定。 1.4 乳样品的细菌分离 以无菌操作将每份乳样品分成3小份,分别做真菌、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分离培养。 1.4.1 真菌的分离培养 将一小份乳样品直接接种于含有青、链霉素的沙堡弱氏葡萄糖斜面培养基上,置37 ℃温箱中培养,每天观察1次,连续3周无菌落生长者可判为阴性,如长出菌落,需逐日观察菌落形态及颜色变化,以确定是否为真菌。 1.4.2 需氧菌及厌氧菌的分离培养 将其余2小份乳样品初次培养分别接种于血清肉汤,置恒温箱和厌氧罐中,37 ℃ 增菌培养16 h~24 h后,观察细菌在肉汤中的生长情况,进行初步的涂片、染色、镜检,并做好记录。将初次厌氧培养物再划线接种于50 mL/L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置于厌氧罐中培养24 h~48 h;初次培养的需氧培养物用无菌小棉签或接种环分别接种于50 mL/L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和普通琼脂培养基,并做好标记,置于恒温箱培养16 h~24 h,挑选单菌落做纯化培养,并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11]。 1.5 细菌鉴定 根据细菌培养特性、染色形态特征,将分离到的细菌初步分为G+ 球菌、G-球菌、G+ 杆菌、G-杆菌四类,确定其生化反应和其他鉴定项目。 1.5.1 G+球菌 接触酶试验阳性者,应用葡萄球菌生化微量鉴定管进行鉴定,接触酶试验阴性者,做链球菌生化鉴定[12]。 1.5.2 G-杆菌 乳糖试验阳性者,应用肠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进行鉴定。乳糖试验阴性者,可根据菌落生长情况和MR试验阴性者确定为绿脓杆菌,阳性者可能为变形杆菌,归于肠杆菌[13]。 1.5.3 G+ 杆菌 镜检观察,菌体分支的可初步定性为诺卡氏菌属,菌体不分支的为棒状杆菌[10,14],并可进一步做接触酶等生化试验给予定性。 1.5.4 G-球菌 经革兰氏染色、镜检表明,本次试验无G-球菌。 1.6 动物致病性试验 取纯化菌株培养24 h的血清肉汤培养物以0.5 mL/只的剂量,给健康小鼠腹腔注射,每个菌株为1组,每组接种10只小鼠,并设对照组接种等量血清肉汤,观察2 d,记录小鼠活动及死亡情况,剖检患病或死亡小鼠,观察病变,并挑取有病变的内脏器官直接涂片镜检。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在被检的771头无临床症状的泌乳牛中,检出患有隐性乳房炎的牛为543头,占总数的70.43%,各分场乳样品阳性检出率见表1。 表1 各奶牛分场乳房炎阳性检出率 Table 1 Detecting rate of the mastitis in each branch dairy farm |
GMT+8, 2023-12-8 09:48 , Processed in 0.01719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